试题预览

1 问答题 0.00分
给定资料

  1.2015年3月,在陕西某大学春季高校双选会上,从该校走出来的毕业生创业公司——蒜泥科学有限公司,短短一天就收到428份简历,其中该校学生102人。刚刚成立1年多的蒜泥科学有限公司顺学弟学妹心中,充满神圣。

  公司联合创始人该校2012届研究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便带领着自己的团队走上了机器人与3D打印的创新创业之路。在校期间,他完成了五代机器人的设计与研发工作,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2014年9月,他凭借着智能机器人项目,获得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创业榜样》“未来之星“奖,同年被评为“陕西省大学生自主创业明星”在校大学生获此荣誉,是该奖项创立以来的首次。

  2.在北京西北部一栋办公楼的冷飕飕的地下室里,一群想要成为企业家的人正聚集在计算机屏幕前,注视着他们最新的项目雏形。而在几公里之外,在一个暖意融融、装修更为豪华的地下演讲厅里,30多名经理和创业者也在讨论有关新产品和新公司的创意。这两群人都验证着中国社会对创业热潮日益增长的兴趣。英语在线教学服务“英语流利说”创始人王某表示:“初创是令人迷恋的新事物。”“中国的创业精神呈现一种上升趋势。顶级风投公司正在寻找年轻的创业者——整套生态系统逐步形成。”

  3.2014年12月12日,西安诺瓦科技产品在北京荣获2014年度“十佳LED显示屏周边设备”称号。作为一家出货量稳居行业首位、租赁市场占有率超过80%的小微企业,从2008年成立之初的主营收入仅有11万元,而现在主营收入达到6500万元。诺瓦科技在西安高新区这方创业投资的热土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近年来,像西安诺瓦这样的“小巨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西安高新区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据悉,2014年高新区企业总数累计超过3万完,90%以上属中小微企业。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四大产业中,中小微企业数量分别占到总数的94.9%、82.8%、85.4%、97.2%。

  对于西安高新区这个“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地方来说,中小微企业的绝对占比和莲勃发展说明了什么?中小微企业在这片热土上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阶段?还存在哪些困难?记者近日就此专门走访了相关部门和部分企业。

  4.乔治·马洛里是英国探险家,他曾就读于温切斯特公学和剑桥大学,曾是英国著名公学查特豪斯的教师。马洛里18岁的时侯就喜欢上了登山,在那个被称为“阿尔卑斯登山的黄金年代”的日子里,年轻的马洛里并不是欧洲大陆最优秀的攀登者。然而,他对于山有着巨大的兴趣,1921年到1924年,乔治·马洛里参加了人类前三次对珠峰的尝试。

  当马洛里随着登山队第一次来到珠峰脚下,第一眼见到他心中的女神时,他将她描述为“梦境中最狂野的造物”,是那样巨大、美丽,而又可怕!这一次他们到达了海拔6985米的地方,由于缺乏地形知识,全队处于极端疲惫的状态,他们没有向更高的地方前进,但是他们终于找到了通向顶峰的路。而且,这次攀登让他们在“阿尔卑斯攀登方式”之外,找到了更适合于8000米山峰的“金字塔攀登方式”。

  马洛里第二次攀登珠峰时,到达了8300米之处,离顶峰只有500米之遥。这一次的最大收获是,发现了氧气的确切效用,并确立了高山氧气设备的基本模式——气瓶、气管、面罩,后世的人们只增加了一个调节器。

  5.深圳的创业者乔峤想要做一款智能耳机,他发现,60%的人都会在跑步过程中听歌,并用手机APP记录运动数据。如果有产品能同时解决跑步人群运动数据记录和听歌的需求,又能通过音乐来实现运动激励,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乔峤对记者说,他想针对每个人的身体特征,设计和提供有效的音乐服务产品,做到每一个硬件设备都是针对个人定制的。

  可是,光有好点子还不行,初始创业的乔峤,面临既缺资金、又缺人才的尴尬,他尝试着用股权众筹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在众筹网上,他发布了自己的股权众筹商业计划书,以出让公司10%股份的方式,融资187万元,最低投资额1万元。最终,吸引了16名股资者参与。乔峤告诉记者,这些投资者为他引入了互联网、音乐、体育领域的强大资源,其中,几个最志同道合的投资人干脆直接加入了创业团队。

  6.在北京某大学东门外一处不起眼的楼里,有一处名曰“一八九八咖啡馆”的休闲场所。它成立于2013年10月,虽然看起来很简朴,但成立以来,它每天都在吸引着大批“咖粉”流连忘返,且不少是业界大佬。它究竟有何魅力?

  董事长杨某认为,“在传统的创业中,第一不要找投资人,这就很难,能拿到钱更不容易。第二步,找完投资人之后,要把产品卖出去,也挺难的,所以每一步都是一个坎。为什么那么多创业公司都死掉,为什么那么多中小企业发展不了?就是因为每一个坎都不容易走过去。众筹就把这个模式改变了,每个人都是投资人,每个人都是消费者,每个人也是传播者,这种方式的改变,你就发现,做公司容易了。所以某种意义上消费者就是投资者和生产者。”

  7.“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帮助你”,时下正风靡的众筹让这句话以更直接的方式照进现实。2014年初,在华南理工大学就读的刘永杰和3个小伙伴萌生了开一间咖啡馆的创业想法。这时,众筹模式走入了他们的视野,众筹咖啡馆“比逗BEPOTATO”的计划也就被列入了日程。

  为了考察众筹在校园的可行性,2014年4月,创业团队在华工和华农的校园进行了300份以上的问卷调查,高达70%的参与众筹意愿给予了团队正式启动的信心。随后,他们以这两所学校的学生为目标群体进行股东招募。他们的众筹计划是:众筹股东每股1000元,每位最少需出资1000元,最多5000元,享有1至5股的分红权。经过一个多月的招募,他们共有170多位众筹股东和7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筹得了资金后,下一步就是选址。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们在五山地铁站附近租了一间临街的铺位。170多位众筹股东都竭力宣传这间咖啡馆,不仅自己来消费,也拉朋友来消费,开业两个月以来,咖啡馆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8.在众多的创业者中还有这样一些与众不同的人,人们把他们的创业形式称之为社会创业。

  年轻女孩小丁,为了解决残疾人和行动迟缓老年人穿脱衣裤不便的问题,研发生产出了可拆卸的特制衣裤,并在这些特制衣裤上增加了加热、中药、磁极、按摩等辅助功能,患者试用后,好评如潮,目前产品已经投入市场。他们还为此申请了专利,注册了有限责任公司。

  行为心理学认为,人对任何付出都是希望能有所回报的。一直以来,我国公益项目对捐赠人的奖励多是精神奖励,捐赠人的心理难以得到很好的满足,影响公益事业的发展。小韩和小张创立了“路人甲”公众小额捐赠平台。他们希望把鼓励捐赠行为实体化、物质化,能用商业的手段,解决这个问题。“路人甲”的“惠捐模式”在中国是首创,即用户在捐赠10元后,即可兑换一张答谢券,凭着这张答谢券捐赠人可享受众多合作商家的超值优惠和在线服务。这样一来,受助者有尊严,捐赠人有答谢,商家得客户,捐赠人、商业机构和公益项目(或受助人)三者之间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公益的价值闭环,互惠共赢,同时也挖掘了优质捐款用户背后的巨大价值。

  风险投资人D:社会创业家创业的第一动机更多是想实现“改变世界或改变社会”的目的,跟“发明者”和“追梦者”类似,不是以传统利润模式导向而是出于更高一层的梦想和驱动创业。这些创业者会比一般创业者对自己的产品、服务或项目设的禁区更多,但也比一般创业者对自己的梦想有着更超乎一般的执着和理念。用自己的优势结合梦想找到一个更有颠覆性的产品和思路是很重要的。

  甘客科技创始人E:社会创业者就是创业者中的NGO(非政府组织)。他们创业是源于为特定群体、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更强,更有社会情怀,而非简单地追求个人财富的积累。这是创业的新型价值体系,更具有社会公益意义。

  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5—7,根据概括众等的特点。

  二、给定资料4中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的名言“因为山在那里!”影响了无数勇于探索,勇于进取的人。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总结出西安高新区促进中小做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不同模式

  四、请你根据给定资料指出:(1)社会创业“的主要内涵;(2)“社会创业家“的主要特点

  五、假如你是某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受邀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做一次“创业”的专题报告,请你结合给定资料3,为其草批一份讲话稿
2 问答题 0.00分
一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申论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写)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草稿纸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 给定材料

  材料1:

  在北京西北部—栋办公楼冷飕飕的地下室里,一群想要成为企业家的人正聚集在计算机屏幕前,注视着他们最新的项目雏形。而在几公里之外,在一个暖意融融、装修更为豪华的地下演讲厅里,30多名经理和创业者也在讨论有关新产品和新公司的创意。这两群人都验证着中国社会对创业热潮日益增长的兴趣。英语在线教学服务“英语流利说”创始人王某表示:“初创是令人迷恋的新事物。”“中国的创业精神呈现一种上升趋势。顶级风投公司正在寻找年轻的创业者——整套生态系统逐步形成。”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5月至今中央层面已经出台至少22份相关文件促进创业创新。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简政放权,从财税、金融、保障服务、政策激励等方面支持创新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使各种创新资源向 企业集聚,让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对接创新需求,用创新的翅膀使中国企业飞向新高度。2015年10月19日,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启动仪式上,李克强总理被现场热烈气氛所感染而登台发表即席演讲,称“要为创新创业者站台”。李克强总理指出,大企业员工和草根创业者通过创新创业都可以成为更多财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这既是收人分配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双创为所有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让有能力的人通过自身奋斗获得上升通道。

  材料2:

  在众多的创业者中还有这样一些与众不同的人,人们把他们的创业形式称之为社会创业。

  轻女孩小丁,为了解决残疾人和行动迟缓的老年人穿脱衣裤不便的问题,研发生产出了可拆卸的特制衣裤,并在这些特制衣裤上增加了加热、中药、磁极、按摩等辅助功能,患者试用后,好评如潮,目前产品已经投入市场。小丁还为此申请了专利,注册了有限责任公司。

  行为心理学认为,人对任何付出都是希望能有所回报的。一直以来,我国公益项目对捐赠人的奖励多是精神奖励,捐赠人的心理难以得到很好的满足,限制了公益事业的发展。小韩和小张创立了“路人甲”公众小额捐赠平台。他们希望把鼓励捐赠行为实体化物质化,能用商业的手段,解决这个社会问题。“路人甲的惠捐模式”在中国是首创,即用户在捐赠10元后即可兑换―张答谢券,凭着这张答谢券可享受众多合作商家的超值优惠和在线服务。这样―来受助者得助,捐赠人有答谢,商家得客户,捐赠人、商业机构和公益项目(或受助人)三者之间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公益的价值闭环互惠共赢,同时也挖掘了优质捐款户背后的巨大价值。

  人们把小丁、小韩、小张这样的创业者称为社会创业家。第二届芝华士“赢之有道”社会创业家大赛的评委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与丰富的经验表达了对这些人的理解。

  著名经济学家A:我所理解的社会创业家是新一代企业家,他们通常受过良好的教育,承担社会责任,关注自然环境,拥有人文情怀,追求远景理想,他们以创新的商业模式拓展可持续增长路径,在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回应社会挑战,推进社会进步。作为评委,我关注参赛者的激情与智慧、理想与务实的平衡。

  资深财经评论员B:社会资源的发展有两个终极目标,第一个是效率,第二个公平。普通的创业者一般的商业诉求是解决效率问题,并且通过提高效率来获得商业上利润的诉求,但是人类社会缺的另外一个目标就是公平。有的时候效率和公平之间是有矛盾的,社会创业家就是兼顾效率和公平的这样一批创业者,他们和一般创业者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更多强调的是公平。对于整个社会资源分配当中的一些处于弱势的群体,通过商业的行为、商业的链条架构来提升他们的地位,我觉得这是社会创业家与一般创业者最大的不同。

  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C:首先我不认为哪个企业家是和社会脱离关系的。他们不论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哪种方式都或多或少对社会产生了影响或创造了价值。如果有的创业家所做的事情是完全公益的,那么我佩服他。但是在毫不盈利的前提下,我并不建议这样做。

  风险投资人D:社会创业家创业的第一动机更多是想实现“改变世界或改变社会”的目的,跟“发明者”和“追梦者”类似,不是以传统利润模式导向而是出于更高一层的梦想和驱动创业。这些创业者会比一般创业者对自己的产品、服务或项目设的禁区更多,但也比一般创业者对自己的梦想有着更超乎一般的执着和理念。用自己的优势结合梦想找到一个更有颠覆性的产品和思路是很重要的。

  甘客科技创始人E:社会创业者就是创业者中的NGO(非政府组织)。他们创业是源于为特定群体、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更强,更有社会情怀,而非简单地追求个人财富的积累。这是创业的新型价值体系,更具有社会公益意义。

  材料3:

  在某大学生创业大赛现场,5名女孩准备筹集40万元资金,到武汉近郊去承包50亩地,种植有机蔬菜。台上陈述的女孩充满激情和自信,台下观众也不时报以阵阵掌声。当评委问到“你们种过蔬菜吗?”“你们的创业资金从哪里来?”“农民凭什么把土地转包给你?”你们种出来的有机蔬菜准备卖给谁?“等问题时,她们的回答却难以令人满意。如今,创业已经成为青年人口中的高频词语,对大学生而言,创业正在变得”简单“,曾经的理想似乎也触手可及。

  机械专业硕士小杨,进入杭州一家民营企业从事技术工作不满半年。因没有期待中的高薪,没有理想中的激情,他开始琢磨创业。此后,他每天都在与人交谈,项目、资金、人脉、经验等问题弄得他头疼,深感创业之艰的他最终放弃了创业梦。

  某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先生拥有20多年投资经历,曾位列《福布斯》中国年度最佳创业投资人榜首。他参与过投资的企业包括完美世界、环球雅思、凡客、分众传媒、百度、阿里巴巴、巨人网络等著名企业。在阎先生看来,当创业成了一种”时尚“和”运动“时,多数人都急功近利地把创业当成了投机行为。他说,”从时下来看,创业的动机大多是源自对财富和名声的渴望。“

  某著名网站策略营销总监范女士认为,赚钱是创业的应有之义,但更多成功的创业者却是从想要赚钱开始,”继而“解决用户需求,在解决用户需求、创造社会价值这条路上不断自我追问、探寻并最终走向成功之地的。如果仅仅停留在”为了赚钱“上是赚不到钱的。星巴克CEO舒尔茨曾说:为钱创业是肤浅的,应为梦想所驱动。在创业路上有太多诱惑,也有太多艰险,只有怀揣理想的人才能够抵抗诱惑,才能够不惧艰险,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百折而不回。诺奖得主菲尔普斯在《大繁荣》中指出:大多数创新并非是亨利·福特类型的孤独的梦想家带来的,而是由千百万普通人共同推动,他们有自由的权利去构思、开发和推广新产品与新工艺,或对现状进行改进。正是这种大众参与的创新带来了普通民众的繁荣兴盛——物质条件的改善加上广义的”美好生活。大众创新带来国家繁荣。

  某公司创始人卢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创业氛围很好,但创业却也成为一种时尚,仿佛不去创业就是落伍了。创业项目的选择部分属于异想天开性的,部分属于复杂型的。而显示需要创新型、技术型的项目,哪些通过移动互联网,把原有商业模式去中间化,搞流量,然后再找商业模式,这样的创新都是伪创新。进化者一腔热血,就幻想着自己只要去创业就能成为下一个马云,而对创业的概念,对行业隐形的壁垒和门槛却知之甚少,这是许多大学生创业伊始的真实写照。在国内的互联网创业环境中,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特性就是抄袭成风。很多创业者虽有好的创意,但却因为没有好的原创保护制度来保护,导致被其他一些公司抄袭过去,这些公司凭借着更雄厚的资本实力,迅速把原创者打败并挤出市场。

  领英中国区总裁在一次公开演讲中,用自身经验阐述了关于创业的两个公理:第一,创业成功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每一个成功故事背后更多是失败;第二,创业没有失败者。即使是创业项目失败,作为创业者而言,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将促进个人成长,即可定义为成功者。他认为,创业是没有失败者的历程。

  ZUK联合创始人陈先生同样表达了对年轻人创业的观点。陈先生说:“创业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其实做好每一件事情就是创业。”

  材料4:

  深圳的创业者乔峤想要做一款智能耳机,他发现,60%的人都会在跑步过程中听歌,并用手机APP记录运动数据。如果有产品能同时解决跑步人群运动数据记录和听歌的需求,又能通过音乐来实现运动激励,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乔峤对记者说,他想针对每个人的身体特征,设计和提供有效的音乐服务产品,做到每一个硬件设备都是针对个人定制的。

  可是,光有好点子还不行,初始创业的乔峤,面临既缺资金、又缺人才的尴尬,他尝试着用股权众筹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在众筹网上,他发布了自己的股权众筹商业计划书,以出让公司10%股份的方式,融资187万元,最低投资额1万元。最终,吸引了16名投资者参与。乔峤告诉记者,这些投资者为他引入了互联网、音乐、体育领域的强大资源,其中,几个最志同道合的投资人干脆直接加入了创业团队。

  材料5:

  在北京大学东门外一处不起眼的楼里,有一处名曰“一八九八咖啡馆”的休闲场所。它成立于2013年10月,虽然看起来很简朴,但成立以来,它每天都在吸引着大批“咖粉”流连忘返,且不少是业界大佬。它究竟有何魅力?

  董事长杨勇认为,“在传统的创业中,第一步要找投资人,这就很难,能拿到钱更不容易。第二步,找完投资人之后,要把产品卖出去,也挺难的,所以每步都是一个坎。为什么那么多创业公司都死掉,为什么那么多中小企业发展不了?就是因为每一个坎都不容易走过去。众筹就把这个模式改变了,每个人都是投资人,每个人都是消费者,每个人也是传播者,这种方式的改变,你就发现,做公司容易了。所以某种意义上消费者就是投资者和生产者。”

  杨勇说:“传统的创业特别辛苦,就是因为你老要求人,或者叫做外部交易,今天要找一个银行的人,去求管银行的人,给他什么好处帮我办个事情,这叫外部交易。现在众筹是什么呢?你缺什么就让谁来当股东,你把你未来要求的人全部变成股东了,把原来外部的交易变成内部的合作了,内部合作就非常容易。”

  “200人聚在一起就有很大的能量。实际上,它真正意义在后面的裂变,每一个项目做完之后,每一个项目做完之后,会带出一堆项目出来,原因就是通过众筹找了200个非常靠谱的人,这些人再有非常多的合作机会,所以基本上一个项目出来会带一堆项目。一八九八咖啡馆实现众筹之后,项目太多了,很大原因就是因为找了一群可以相互信任,相互背书,又都不错的人,而这些人本身又是跨界又是组合,非常容易谈成生意,所以这个裂变的过程,力量会特別巨大。

  浏览股东花名册,200位发起人涵盖了北京大学近30年来不同届别、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毕业生,皆为各领域中的知名人士、企业家、高层管理者。这些联合创始人所在的行业涉及金融、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新媒体、教育、法律,高科技等多个领域。杨勇表示,”通过众筹,聚集众多资源。每天跟像打了鸡血一样,所以创业的生存问题解决了。“”这200人股东,可能我把他们伺候好了,每月就会有一两百万收入,这就挺好,公司就能存续下来。而创新是怎么来的?创新就是因为大家能够很轻松地做自己的事情了,就会主动去创新,每天为了生存去创业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去创新。“

  材料6:

  ”如果你真的想做―件事,全世界都会帮助你“,时下正风靡的众筹让这句话以更直接的方式照进现实。2014年初,在华南理工大学就读的刘永杰和3个小伙伴萌生了开一间咖啡馆的创业想法。这时,众筹模式走入了他们的视野,众筹咖啡馆”比逗BEPOATO“的计划也就被列入了日程。

  为了考察众筹在校园的可行性,2014年4月,创业团队在华工和华农的校园进行了300份以上的问卷调查,高达70%的参与众筹意愿给予了团队正式启动的信心。随后,他们以这两所学校的学生为目标群体进行股东招募。他们的众筹计划是:众筹股东每股1000元,每位最少需出资1000元,最多5000元,享有1至5股的分红权。经过―个多月的招募,他们共有170多位众筹股东和7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筹得了资金后,下―步就是选址。经过―段时间的考察,他们在五山地铁站附近租了一间临街的铺位。170多位众筹股东都竭力宣传这间咖啡馆,不仅自己来消费,也拉朋友来消费,开业两个月以来,咖啡馆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在咖啡馆最显眼的地方,整个墙面挂满了印有比逗LOGO的马克杯,仔细—看,这些马克杯上都刻着名字和编号。王海向记者介绍,每一个马克杯代表咖啡馆的一位众筹股东。由于股东数量庞大,不少众筹咖啡馆最后变成了”看上去很美“而实际运营却举步维艰,落得散伙的下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咖啡馆建立了自己的董事会,由核心运营团队、校园股东、社会股东等7人构成,虽然每个众筹股东都拥有建议权,但最终的决策权是在专业的核心运营团队手中。”尽管有摩擦,但大家都奉行‘专业的事给专业的人做’的原则,合作很顺利。“刘永杰说。

  为解决学生股东”毕业“带来的流动问题,”比逗 BEPOTATO“设置了学生股东毕业的股权流转计划。对于第—批学生股东,两年之后按贡献度排名,挑选一部分成为永久股东,其余在毕业时需将股份流转给附近高校在校生。对于之后加入的股东,均需要在毕业时将股份流转给合适的在校大学生。

  利用校园优势,比逗将咖啡馆主题定位为”创业交流“。除了承接许多校园社团活动以外,他们还承办广东天使会等线下交流活动。通过举办类似的创业交流活动,店铺也获得了更多的创业资源,一些更富有经验的专业团队还能够给予他们诸如薪酬制度设计的指导。一些兴趣小组也自发找到了比逗,如锤子科技、 海星会、微博读书会等等,都在比逗举办了线下活动。

  ”比逗“还在进行面向所有众筹股东的APP研发,主要目的是加强股东之间的交流、提高股东活跃度等。王海举例说,可以将股东对店铺的贡献设置成一个一个的任务,例如来店消费或发布一篇推介文章就能获得”经验值+1“,带朋友来消费就能够获得更多经验值。王海还举例说,店铺中要增加一幅壁画,以此设置一个任务,那么股东就可以通过APP来领取这个任务,在股东中找队友一起执行,完成后就获得相应的奖励。通过这样的任务完成获得的奖励积分,就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每个股东对咖啡馆的贡献值,今后的分红、股权流转等就有据可依。

  三 作答要求

  一、给定资料2提到了”社会创业“和”社会创业家“两个概念,请你根据给定资料指出:(1)”社会创业“的主要内涵;(2)”社会创业家“的主要特点。(20分)

  要求:分析透彻、表达准确,不超过200字。

  二、假如你是某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受邀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做一次关于”创业“的专题报告,请你结合给定资料3,草拟一份讲话稿。(30分)

  要求:1.写出主要内容即可,不必成文。 2. 观点明确,建议可行,语言简洁,有逻辑性。不超过300字。

  三、参考给定资料,结合当前政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形势,以”众筹:金钱这外的价值“为题,自选角度,写篇议论文。(50分)

  要求:观点明确,认识深刻,内容充实,结构完整,逻辑清晰,语言流畅。1000-1200字。
3 问答题 20.00分
材料1

  2011年2月,科技部和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通告,经调查核实,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的推荐材料中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的问题。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同意,并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撤销“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所获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日前发布通告,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某等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决定,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这是中国首例因学术造假被撤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

  2006年以来,包括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一些高校接连身陷“造假门”事件,国内顶尖高等学府的学术风气遭遇信任危机。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某,因在个人履历、学术成果材料中把他人论文作为自己的成绩,涉嫌学术造假,被撤销教授职务。上海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杨某,因申报评奖材料中将他人论文列入自己的成果清单,被免去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职务,6月,又被免除教授资格,终止聘用合同。

  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某,因“汉芯”系列芯片造假骗取国家上亿元经费,被撤消学院院长职务,教授聘用合同也被解除。据调查,陈某负责的汉芯团队所研制的成果,其实结构简单,并不能单独实现指纹识别和MP3播放等复杂演示功能。

  韩国胚胎干细胞研究带头人黄禹锡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论文被调查有涉嫌造假。首尔大学决定撤销他的首尔大学教授职务。韩国政府决定,取消黄禹锡“最高科学家”称号。检察部门以诈骗、侵吞研究经费、非法买卖卵子等罪名向黄禹锡提出指控。韩国最高人民法院判处黄禹锡有期徒刑一年6个月,缓期2年执行。

  王某于上世纪90年代就获得了杰出青年基金,被公认为是最能不顾其他杂事只管埋头做科研的人,因为要做意义非常重大的课题,到青年基金三年期结束的时候,这位年轻的数学家没有发表一篇论文,他用这三年的全部精力做了一项非常杰出的研究,但当杰出青年基金三年期验收的时候,因为没有论文,很难通过。最后,迫于验收的压力,他把本可以发表的长达100多页的关于他三年里所做的那项杰出研究的论文生生拆成了五篇来发表,就为了能凑够论文数量以通过验收。

  有权威机构公布了一项调查,在接受调查的180位博士学位获得者中,60%的人承认他们曾经花钱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相当比例的人承认曾抄袭过其他学者的成果。

材料2

某报记者小S,就最近几年我国学术浮躁,采访了一位教育界的评论家刘某。刘某说:“近几年来,我国学术浮躁事件曝光日益频繁,民众对学术浮躁的质疑、举报和批评之声日益激烈。”刘某认为目前学术浮躁呈现多样化,他举例说:“请人代劳抄袭造假是中国大专院校中流行的学术造假手段。大专院校的领导干部平时工作繁忙,自然要请人代劳。让研究生代劳抄袭,成为各科专业有些导师、教授使用廉价劳动力的潜规则。在学校里大学生帮助主管老师撰写学术论文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刘某还说,拼凑编辑造假也是当今常用的手段。一篇用拼凑编辑手段造假完成的文章或者著作表面看上非常完整,也非常有条理,有数据案例,还有历史上名人名家的经典思想观点佐证,文笔文法基本上也没有大的错误。可是仔细阅读研究就可以清楚发现,作者根本没有自己创新的思想观点,所有看上去比较重要的思想观点不是引用历史名人的,就是抄袭民间大众的。

刘某告诉记者小S,几年前一位回国的朋友揭露,曾经在中国畅销的欧美名家撰写的经营管理著作,绝大部分是中国内地的编辑出版机构杜撰造假的。就连所谓欧美名家的姓名、个人履历、所在机构名称等都是假的。

  在今年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记者听到委员们最多的发言就是:目前,科技界浮躁虚假之风大肆盛行,学术腐败、泡沫论文、虚假奖项等现象泛滥,许多科技工作者不能够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浮躁虚假之风已经严重地侵蚀了整个科技界,更成为阻碍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大绊脚石。

专家学者认为,近年来出现的学位论文抄袭事件,共同的原因是在平时培养中,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很少,在审阅学生的论文时,导师放宽要求,甚至有的老师根本就没认真审阅。现行制度下的中期答辩、论文盲审等,都很难真正避免论文质量不高、学术不端问题。不改革制度想避免学术不端,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防治学生论文抄袭,导师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某大学副校长朱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也指出,导师不仅要在知识传授和方法训练上指导学生,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诚信素质和学术品德。

某省人大代表、医学院研究生处处长赵某分析,现在的职称评定体制存在问题,很多行业评聘都要求发表论文,这就给造假“行业”的存在提供了土壤。目前造假团伙已成行成市,只要愿意出钱,可以包写论文,还可以包发表,不同级别的杂志都可以,只要你愿意出钱。他建议,政府应严厉打击学术造假背后的“造假产业”。

某省人大代表也是大学校长的胡某表示,对学术造假,法律上很难界定,国内也曾有几例因学术造假告到法院的,但论文毕竟不是专利,怎么算造假不好说,也没对他人造成直接的危害,最终都不了了之。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是越来越多,而且是越来越长;书越出越多,而且越来越厚。但在重要科技领域具有开拓性和原创的成果却很少很少,科研在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大量存在。

材料3

  前不久,湖南岳阳市人民政府宣布,经过当地有关部门两个多月的奋战,成功破获一起涉及福建、湖南、浙江三省的瘦肉精生产、销售案件。采访发现,与以往类似事件不同的是,这次竟从饲料中检测出以前从未出现过的苯乙醇胺A。同时,从浙江大学教授邹某处查获含苯乙醇胺A的饲料1500公斤,并对其实施刑事拘留。

如果说此前的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抓抓利欲熏心的销售商家源头,问责一下管理不严的监管部门,尚还算一种对食品安全的把控。可此次冒头的新型瘦肉精事件背后,竟赫然站着个浙大教授的身影,这又让对科学怀着无比景仰之情的公众情何以堪?原来,这些严重损伤公共利益与公众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竟还有所谓专家学者与之共谋的魅影。这些“天才的发明”让人叩问,究竟是什么让学界人士堕落如斯?

浙大教授究竟在这起瘦肉精事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仔细分析,不难想象。早在几年前,就曾有报道揭示,绵延多年的“瘦肉精中毒”事件本可在源头上避免。在西方早已发现瘦肉精的危害,并禁止使用时,国内一些学者却因为课题经费、职称、地位、技术转让费等利益诱惑,集体屏蔽瘦肉精负面信息,最终造成后期一系列瘦肉精中毒事件。

长期以来,科研人员与利益靠得太近,又缺少相关规范制约。当学者将科研建立在贪婪的基础上,则公众安全必然被科技反噬;当科研成果缺乏监管,则“科学无禁区”就必然演变成“科学道德无禁区”。科研精神最核心的理念理应是公共精神与社会责任。倘若科学研究无视公共道德,藐视法律与科学伦理,则不仅会对社会造成可怕的伤害,更会让科学工作者个体陷入道德与法律的挞伐漩涡。有鉴于此,浙大教授涉案瘦肉精事件,理应成为公众乃至学界反思科研道德与科学伦理的契机,不仅需建立详细的规范与细则来规范科研,更要让食品监管深入科研领域,让科研走在合乎道德伦理与法律的轨道上。

  材料4

有学者指出,最近十几年,中国的大学教育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倾向。高校扩招本来是为了通过普及高等教育来提高民族的竞争力,但片面追求规模和数量增长、急于求成的扩招是一种高等教育的“虚胖”,各高校的软硬件配套设施根本无法满足突然拥进校园的膨胀数倍的莘莘学子们的需要。扩招使师资大量缺乏,高校不得不以降低招聘“门槛”来充实老师队伍。一些大学教授把赚钱当作正业,而把教学和科研当作副业。另外,学校把学术成果作为了评价教师职业能力的绝对标准,教师如果在2~3年内没有发表文章或者申请到课题,便要被解聘或者降级。这导致许多教师不潜心研究,而是抄袭他人论文予以发表;有的则在别人的研究成果中挂个名;有的则出钱请别人写文章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有的靠胡拼乱凑,学术垃圾成批从这些人手中生产出来。

某报曾经对当今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门的调查,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求职仿佛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而学业似乎沦为副业。目前很多高校的专业课出勤率很低,而学生们对此早已就习以为常。一位大四学生说:“我们可不是玩儿,好多人都是参加实习或是找工作去了,老师也都是支持的。说实话,现在学费这么贵,上大学还不是为了找工作,这些专业课可以不上,找工作才最重要。”在谈到毕业论文时,另一位大四学生告诉记者,自己正忙着面试、实习,刚“东拼西凑”了一篇开题报告,“论文到下学期再说吧,写论文不仅对找工作没有帮助,还要花费不少精力,我看不少学长一周就能搞定论文,这已经算认真的了。”大学生小王告诉记者,对做学问、搞研究我一点没有需求感,考试嘛,“60分万岁”,平时自己拿谈恋爱来消磨时光。

  材料5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从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至今,中国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为改革开放、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建设者。但放眼当下中国教育界,的确如钱老所发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由“钱学森之问”,以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与当前高校教育质量日趋下降的矛盾,还有当前存在的学术造假等教育界乱象,我们不难看出,无法培养出创造性、发明型杰出人才已成为一大社会难题,制约着中国的发展。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学校校长为给学术更大自由而主动退出学术委员会,教授治校、高校去行政化已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讨论。

  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现任南方科技大学首任校长的教育家朱清时,在2009年接受凤凰网访谈时说:未来十年应该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十年,去除行政化、让教授治校、恢复学术至上是中国大学的必由之路。2010年6月张清杰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他在就职演讲中表示要营造学校“学术至上”的浓厚氛围。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这也说明了从国家到学者对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思索。

材料6

  2004年中国科学院完成《我国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基本分析和建议》,对中国科学界许多违背科学道德规范、败坏学风的学术不端行为,道德失范及学风浮躁现象进行全面评估。2007年1月16日,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常委会审议通过《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第三章列述了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与共同体惯例”的“学术不端行为”。2010年10月31日,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论坛在福州举行,中外专家学者就科技团体在科学道德规范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学术不端行为的源头治理,提升学术机构科学道德和诚信的办法等展开了讨论和交流。

材料7

2011年5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这是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禀性,也是科学精神的实质。科技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大力加强科学普及工作,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抓住机遇,顽强拼搏,为我国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材料8

2011年1月26日,由我国热心科普事业的两院院士和科学专家学者共同评出的2010年全国十大科普事件在京揭晓,“张悟本事件”上榜。张悟本本为纺织厂下岗职工,由于有人“包装”、“炒作”,其出版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销售火爆,而被称为“养生食疗专家”。2010年2月湖南卫视《百科全说》为他做了专题节目后,其知名度更是迅速窜升。2010年5月有媒体报道其学历有造假嫌疑,他大讲特讲“绿豆煮水喝能治近视、糖尿病、高血压,还能治肿瘤”,“长条茄子可以吸油、降血脂,还能治肿瘤”,此种食疗理念也遭到质疑。5月26日,张悟本煞有介事地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媒体质疑。但不久,经媒体和相关单位调查证实,张悟本所称出身于中医世家,父亲张宝杨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他曾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医药专业,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分会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研究员,并是卫生部首批营养专家,等等,均系子虚乌有。

就是这样一位伪专家,用他的伪科学把“悟本堂”变成了一些人心目中的神仙台,找他看病的人趋之若鹜。据《成都商报》报道,有人因按张悟本的方子喝绿豆汤导致胃病、痛经。还有网友发帖称,他花2000元找张悟本看病,开的方子是绿豆汤和冬瓜汁,用了不但没有好的效果,倒添了不少毛病。

张悟本的神医骗局被拆穿,其“行医”场所悟本堂也很快被拆除,一个靠着绿豆汤、白萝卜、长茄子“理论”忽悠民众的假专家,终于无法再混迹江湖了。但是,张悟本倒台了,科学养生的讲坛上,治病救人的场所里,谁将登台,满足群众对养生保健、疾病预防以及少花钱治好病的需求?

包括张悟本在内,一些所谓“神医“、“养生明星”的发迹,固然与其本人骗术高超,媒体包装炒作推波助澜,以及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有关,但是,他们之所以能受到群众如此追捧,从另一侧面反映了群众对普及养生保健知识的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养生方面的信息越来越关注。我们周围有许多货真价实的医学专家,他们在理论素养、临床经验方面都有上乘水准,也出了不少论著。但是,他们往往忙于教学、诊疗、写论文、做研究,活动范围仅限于学术圈,没有将学术知识转化为群众需要的、通俗易懂的养生常识,或者说这种转化的力度还不够。所以,假神医才占有了市场。

“张悟本事件”像个多棱镜,折射出多种问题。浙江的姚某曾经是张悟本的粉丝,作为一个农民,他曾被张悟本的理论深深吸引,他曾试着生吃冬瓜汁,晚上不吃荤,还动员别人也跟着做,他说:“我现在为自己的无知愚昧感到惭愧”。不过,他又继续发问:“张悟本出事了,每个人都恨不得踏上一脚,但他走红时,那些高贵的脚在哪里呢?”如果专家和有关部门能更早更及时地戳穿张悟本“假神医真骗子”的嘴脸,那么受蒙骗的公众应该会少得多。中国科普研究所专家H表示:“科学界若不能及时有效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理性引导公众,一方面很容易造成谣言四布,恐慌蔓延的恶性后果,也会造成科学家公信力的丧失。”

  材料9

  2010年11月25日,中国科协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进行公布。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198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一个被调查者只有同时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测度,才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在三个测量维度中,“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与国外的差距较大。以国际通用的科学知识测试题的平均正确率来看,2008年美国的水平为64%,2010年中国的水平仅为41%。在“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上,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升缓慢。而对于“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这个维度,国际上没有统一的题目和标准可供对比。

除了对科学技术信息感兴趣外,几次调查还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中国公民主动参与科普活动和参观科技场馆等的意愿在增加,参与机会和比例也在增高。以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的参观情况为例:2010年参观过的公民比例为27.0%,比2005年提高了17.7个百分点。2010年因“本地没有”而未参观过得公民比例为37.6%,比2005年降低了18.1个百分点。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渐关注,近年来“养生热”持续升温,已成为巨大产业。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北京益派市场咨询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704人参与),82.9%的人明确表示自己需要养生。调查中,40.8%的人表示自己的养生知识主要来源于“专家”,来源于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体的人更是超过半数。但自从张悟本等所谓“养生专家”被曝光后,不少人开始对时下流行的“养生理论”产生质疑。

  一直以来国家都很重视科学,科学几乎成了最终的价值判断标准。如果说某事科学,就意味着一路顺风,绝对正确而且靠谱,反之,就是垃圾,但奇怪的是,到今天,一些民众不仅没有具备起码的日常科学理性,连常识都没有。科学常识,早就被丢在十万八千里之外。有的人不信科学,信邪说,越邪越信。一些缺乏科学修养和理性判断的媒体工作者热衷于用“神秘现象”、“一夜成名”等传奇性、娱乐性的“新闻”吸引公众眼球。从无中生有的“水变油”,到夸大其辞的“基因皇后”;从肆意炒作的“纳米”,到遍地开花的“国内首创”、“国际一流”,这类与科学精神相悖的不正常现象,都曾被新闻媒体,包括在全国具有相当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媒体“充分肯定”,大唱赞歌。正如萨根在《魔鬼出没的世界》中所指出:“落后的科学普及所放弃的发展空间,很快就会被伪科学所占领。”
假定给定资料1~6是你在调查研究中获取的信息,请你依据这些资料归纳出一份情况汇报提纲,以供领导参阅。
  要求:分条归纳,内容全面,表述准确,逻辑清晰;不超过400字。
4 问答题 20.00分
材料1

  2011年2月,科技部和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通告,经调查核实,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的推荐材料中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的问题。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同意,并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撤销“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所获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日前发布通告,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某等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决定,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这是中国首例因学术造假被撤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

  2006年以来,包括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一些高校接连身陷“造假门”事件,国内顶尖高等学府的学术风气遭遇信任危机。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某,因在个人履历、学术成果材料中把他人论文作为自己的成绩,涉嫌学术造假,被撤销教授职务。上海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杨某,因申报评奖材料中将他人论文列入自己的成果清单,被免去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职务,6月,又被免除教授资格,终止聘用合同。

  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某,因“汉芯”系列芯片造假骗取国家上亿元经费,被撤消学院院长职务,教授聘用合同也被解除。据调查,陈某负责的汉芯团队所研制的成果,其实结构简单,并不能单独实现指纹识别和MP3播放等复杂演示功能。

  韩国胚胎干细胞研究带头人黄禹锡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论文被调查有涉嫌造假。首尔大学决定撤销他的首尔大学教授职务。韩国政府决定,取消黄禹锡“最高科学家”称号。检察部门以诈骗、侵吞研究经费、非法买卖卵子等罪名向黄禹锡提出指控。韩国最高人民法院判处黄禹锡有期徒刑一年6个月,缓期2年执行。

  王某于上世纪90年代就获得了杰出青年基金,被公认为是最能不顾其他杂事只管埋头做科研的人,因为要做意义非常重大的课题,到青年基金三年期结束的时候,这位年轻的数学家没有发表一篇论文,他用这三年的全部精力做了一项非常杰出的研究,但当杰出青年基金三年期验收的时候,因为没有论文,很难通过。最后,迫于验收的压力,他把本可以发表的长达100多页的关于他三年里所做的那项杰出研究的论文生生拆成了五篇来发表,就为了能凑够论文数量以通过验收。

  有权威机构公布了一项调查,在接受调查的180位博士学位获得者中,60%的人承认他们曾经花钱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相当比例的人承认曾抄袭过其他学者的成果。

材料2

某报记者小S,就最近几年我国学术浮躁,采访了一位教育界的评论家刘某。刘某说:“近几年来,我国学术浮躁事件曝光日益频繁,民众对学术浮躁的质疑、举报和批评之声日益激烈。”刘某认为目前学术浮躁呈现多样化,他举例说:“请人代劳抄袭造假是中国大专院校中流行的学术造假手段。大专院校的领导干部平时工作繁忙,自然要请人代劳。让研究生代劳抄袭,成为各科专业有些导师、教授使用廉价劳动力的潜规则。在学校里大学生帮助主管老师撰写学术论文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刘某还说,拼凑编辑造假也是当今常用的手段。一篇用拼凑编辑手段造假完成的文章或者著作表面看上非常完整,也非常有条理,有数据案例,还有历史上名人名家的经典思想观点佐证,文笔文法基本上也没有大的错误。可是仔细阅读研究就可以清楚发现,作者根本没有自己创新的思想观点,所有看上去比较重要的思想观点不是引用历史名人的,就是抄袭民间大众的。

刘某告诉记者小S,几年前一位回国的朋友揭露,曾经在中国畅销的欧美名家撰写的经营管理著作,绝大部分是中国内地的编辑出版机构杜撰造假的。就连所谓欧美名家的姓名、个人履历、所在机构名称等都是假的。

  在今年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记者听到委员们最多的发言就是:目前,科技界浮躁虚假之风大肆盛行,学术腐败、泡沫论文、虚假奖项等现象泛滥,许多科技工作者不能够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浮躁虚假之风已经严重地侵蚀了整个科技界,更成为阻碍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大绊脚石。

专家学者认为,近年来出现的学位论文抄袭事件,共同的原因是在平时培养中,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很少,在审阅学生的论文时,导师放宽要求,甚至有的老师根本就没认真审阅。现行制度下的中期答辩、论文盲审等,都很难真正避免论文质量不高、学术不端问题。不改革制度想避免学术不端,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防治学生论文抄袭,导师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某大学副校长朱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也指出,导师不仅要在知识传授和方法训练上指导学生,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诚信素质和学术品德。

某省人大代表、医学院研究生处处长赵某分析,现在的职称评定体制存在问题,很多行业评聘都要求发表论文,这就给造假“行业”的存在提供了土壤。目前造假团伙已成行成市,只要愿意出钱,可以包写论文,还可以包发表,不同级别的杂志都可以,只要你愿意出钱。他建议,政府应严厉打击学术造假背后的“造假产业”。

某省人大代表也是大学校长的胡某表示,对学术造假,法律上很难界定,国内也曾有几例因学术造假告到法院的,但论文毕竟不是专利,怎么算造假不好说,也没对他人造成直接的危害,最终都不了了之。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是越来越多,而且是越来越长;书越出越多,而且越来越厚。但在重要科技领域具有开拓性和原创的成果却很少很少,科研在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大量存在。

材料3

  前不久,湖南岳阳市人民政府宣布,经过当地有关部门两个多月的奋战,成功破获一起涉及福建、湖南、浙江三省的瘦肉精生产、销售案件。采访发现,与以往类似事件不同的是,这次竟从饲料中检测出以前从未出现过的苯乙醇胺A。同时,从浙江大学教授邹某处查获含苯乙醇胺A的饲料1500公斤,并对其实施刑事拘留。

如果说此前的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抓抓利欲熏心的销售商家源头,问责一下管理不严的监管部门,尚还算一种对食品安全的把控。可此次冒头的新型瘦肉精事件背后,竟赫然站着个浙大教授的身影,这又让对科学怀着无比景仰之情的公众情何以堪?原来,这些严重损伤公共利益与公众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竟还有所谓专家学者与之共谋的魅影。这些“天才的发明”让人叩问,究竟是什么让学界人士堕落如斯?

浙大教授究竟在这起瘦肉精事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仔细分析,不难想象。早在几年前,就曾有报道揭示,绵延多年的“瘦肉精中毒”事件本可在源头上避免。在西方早已发现瘦肉精的危害,并禁止使用时,国内一些学者却因为课题经费、职称、地位、技术转让费等利益诱惑,集体屏蔽瘦肉精负面信息,最终造成后期一系列瘦肉精中毒事件。

长期以来,科研人员与利益靠得太近,又缺少相关规范制约。当学者将科研建立在贪婪的基础上,则公众安全必然被科技反噬;当科研成果缺乏监管,则“科学无禁区”就必然演变成“科学道德无禁区”。科研精神最核心的理念理应是公共精神与社会责任。倘若科学研究无视公共道德,藐视法律与科学伦理,则不仅会对社会造成可怕的伤害,更会让科学工作者个体陷入道德与法律的挞伐漩涡。有鉴于此,浙大教授涉案瘦肉精事件,理应成为公众乃至学界反思科研道德与科学伦理的契机,不仅需建立详细的规范与细则来规范科研,更要让食品监管深入科研领域,让科研走在合乎道德伦理与法律的轨道上。

  材料4

有学者指出,最近十几年,中国的大学教育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倾向。高校扩招本来是为了通过普及高等教育来提高民族的竞争力,但片面追求规模和数量增长、急于求成的扩招是一种高等教育的“虚胖”,各高校的软硬件配套设施根本无法满足突然拥进校园的膨胀数倍的莘莘学子们的需要。扩招使师资大量缺乏,高校不得不以降低招聘“门槛”来充实老师队伍。一些大学教授把赚钱当作正业,而把教学和科研当作副业。另外,学校把学术成果作为了评价教师职业能力的绝对标准,教师如果在2~3年内没有发表文章或者申请到课题,便要被解聘或者降级。这导致许多教师不潜心研究,而是抄袭他人论文予以发表;有的则在别人的研究成果中挂个名;有的则出钱请别人写文章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有的靠胡拼乱凑,学术垃圾成批从这些人手中生产出来。

某报曾经对当今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门的调查,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求职仿佛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而学业似乎沦为副业。目前很多高校的专业课出勤率很低,而学生们对此早已就习以为常。一位大四学生说:“我们可不是玩儿,好多人都是参加实习或是找工作去了,老师也都是支持的。说实话,现在学费这么贵,上大学还不是为了找工作,这些专业课可以不上,找工作才最重要。”在谈到毕业论文时,另一位大四学生告诉记者,自己正忙着面试、实习,刚“东拼西凑”了一篇开题报告,“论文到下学期再说吧,写论文不仅对找工作没有帮助,还要花费不少精力,我看不少学长一周就能搞定论文,这已经算认真的了。”大学生小王告诉记者,对做学问、搞研究我一点没有需求感,考试嘛,“60分万岁”,平时自己拿谈恋爱来消磨时光。

  材料5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从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至今,中国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为改革开放、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建设者。但放眼当下中国教育界,的确如钱老所发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由“钱学森之问”,以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与当前高校教育质量日趋下降的矛盾,还有当前存在的学术造假等教育界乱象,我们不难看出,无法培养出创造性、发明型杰出人才已成为一大社会难题,制约着中国的发展。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学校校长为给学术更大自由而主动退出学术委员会,教授治校、高校去行政化已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讨论。

  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现任南方科技大学首任校长的教育家朱清时,在2009年接受凤凰网访谈时说:未来十年应该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十年,去除行政化、让教授治校、恢复学术至上是中国大学的必由之路。2010年6月张清杰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他在就职演讲中表示要营造学校“学术至上”的浓厚氛围。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这也说明了从国家到学者对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思索。

材料6

  2004年中国科学院完成《我国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基本分析和建议》,对中国科学界许多违背科学道德规范、败坏学风的学术不端行为,道德失范及学风浮躁现象进行全面评估。2007年1月16日,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常委会审议通过《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第三章列述了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与共同体惯例”的“学术不端行为”。2010年10月31日,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论坛在福州举行,中外专家学者就科技团体在科学道德规范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学术不端行为的源头治理,提升学术机构科学道德和诚信的办法等展开了讨论和交流。

材料7

2011年5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这是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禀性,也是科学精神的实质。科技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大力加强科学普及工作,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抓住机遇,顽强拼搏,为我国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材料8

2011年1月26日,由我国热心科普事业的两院院士和科学专家学者共同评出的2010年全国十大科普事件在京揭晓,“张悟本事件”上榜。张悟本本为纺织厂下岗职工,由于有人“包装”、“炒作”,其出版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销售火爆,而被称为“养生食疗专家”。2010年2月湖南卫视《百科全说》为他做了专题节目后,其知名度更是迅速窜升。2010年5月有媒体报道其学历有造假嫌疑,他大讲特讲“绿豆煮水喝能治近视、糖尿病、高血压,还能治肿瘤”,“长条茄子可以吸油、降血脂,还能治肿瘤”,此种食疗理念也遭到质疑。5月26日,张悟本煞有介事地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媒体质疑。但不久,经媒体和相关单位调查证实,张悟本所称出身于中医世家,父亲张宝杨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他曾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医药专业,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分会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研究员,并是卫生部首批营养专家,等等,均系子虚乌有。

就是这样一位伪专家,用他的伪科学把“悟本堂”变成了一些人心目中的神仙台,找他看病的人趋之若鹜。据《成都商报》报道,有人因按张悟本的方子喝绿豆汤导致胃病、痛经。还有网友发帖称,他花2000元找张悟本看病,开的方子是绿豆汤和冬瓜汁,用了不但没有好的效果,倒添了不少毛病。

张悟本的神医骗局被拆穿,其“行医”场所悟本堂也很快被拆除,一个靠着绿豆汤、白萝卜、长茄子“理论”忽悠民众的假专家,终于无法再混迹江湖了。但是,张悟本倒台了,科学养生的讲坛上,治病救人的场所里,谁将登台,满足群众对养生保健、疾病预防以及少花钱治好病的需求?

包括张悟本在内,一些所谓“神医“、“养生明星”的发迹,固然与其本人骗术高超,媒体包装炒作推波助澜,以及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有关,但是,他们之所以能受到群众如此追捧,从另一侧面反映了群众对普及养生保健知识的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养生方面的信息越来越关注。我们周围有许多货真价实的医学专家,他们在理论素养、临床经验方面都有上乘水准,也出了不少论著。但是,他们往往忙于教学、诊疗、写论文、做研究,活动范围仅限于学术圈,没有将学术知识转化为群众需要的、通俗易懂的养生常识,或者说这种转化的力度还不够。所以,假神医才占有了市场。

“张悟本事件”像个多棱镜,折射出多种问题。浙江的姚某曾经是张悟本的粉丝,作为一个农民,他曾被张悟本的理论深深吸引,他曾试着生吃冬瓜汁,晚上不吃荤,还动员别人也跟着做,他说:“我现在为自己的无知愚昧感到惭愧”。不过,他又继续发问:“张悟本出事了,每个人都恨不得踏上一脚,但他走红时,那些高贵的脚在哪里呢?”如果专家和有关部门能更早更及时地戳穿张悟本“假神医真骗子”的嘴脸,那么受蒙骗的公众应该会少得多。中国科普研究所专家H表示:“科学界若不能及时有效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理性引导公众,一方面很容易造成谣言四布,恐慌蔓延的恶性后果,也会造成科学家公信力的丧失。”

  材料9

  2010年11月25日,中国科协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进行公布。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198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一个被调查者只有同时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测度,才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在三个测量维度中,“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与国外的差距较大。以国际通用的科学知识测试题的平均正确率来看,2008年美国的水平为64%,2010年中国的水平仅为41%。在“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上,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升缓慢。而对于“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这个维度,国际上没有统一的题目和标准可供对比。

除了对科学技术信息感兴趣外,几次调查还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中国公民主动参与科普活动和参观科技场馆等的意愿在增加,参与机会和比例也在增高。以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的参观情况为例:2010年参观过的公民比例为27.0%,比2005年提高了17.7个百分点。2010年因“本地没有”而未参观过得公民比例为37.6%,比2005年降低了18.1个百分点。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渐关注,近年来“养生热”持续升温,已成为巨大产业。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北京益派市场咨询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704人参与),82.9%的人明确表示自己需要养生。调查中,40.8%的人表示自己的养生知识主要来源于“专家”,来源于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体的人更是超过半数。但自从张悟本等所谓“养生专家”被曝光后,不少人开始对时下流行的“养生理论”产生质疑。

  一直以来国家都很重视科学,科学几乎成了最终的价值判断标准。如果说某事科学,就意味着一路顺风,绝对正确而且靠谱,反之,就是垃圾,但奇怪的是,到今天,一些民众不仅没有具备起码的日常科学理性,连常识都没有。科学常识,早就被丢在十万八千里之外。有的人不信科学,信邪说,越邪越信。一些缺乏科学修养和理性判断的媒体工作者热衷于用“神秘现象”、“一夜成名”等传奇性、娱乐性的“新闻”吸引公众眼球。从无中生有的“水变油”,到夸大其辞的“基因皇后”;从肆意炒作的“纳米”,到遍地开花的“国内首创”、“国际一流”,这类与科学精神相悖的不正常现象,都曾被新闻媒体,包括在全国具有相当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媒体“充分肯定”,大唱赞歌。正如萨根在《魔鬼出没的世界》中所指出:“落后的科学普及所放弃的发展空间,很快就会被伪科学所占领。”
根据给定资料7~9,请你分析张悟本事件折射出哪些现实问题?
  要求:问题全面明确,分析恰当透彻,表述简洁明了;不超过250字。
5 问答题 20.00分
材料1

  2011年2月,科技部和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通告,经调查核实,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的推荐材料中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的问题。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同意,并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撤销“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所获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日前发布通告,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某等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决定,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这是中国首例因学术造假被撤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

  2006年以来,包括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一些高校接连身陷“造假门”事件,国内顶尖高等学府的学术风气遭遇信任危机。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某,因在个人履历、学术成果材料中把他人论文作为自己的成绩,涉嫌学术造假,被撤销教授职务。上海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杨某,因申报评奖材料中将他人论文列入自己的成果清单,被免去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职务,6月,又被免除教授资格,终止聘用合同。

  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某,因“汉芯”系列芯片造假骗取国家上亿元经费,被撤消学院院长职务,教授聘用合同也被解除。据调查,陈某负责的汉芯团队所研制的成果,其实结构简单,并不能单独实现指纹识别和MP3播放等复杂演示功能。

  韩国胚胎干细胞研究带头人黄禹锡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论文被调查有涉嫌造假。首尔大学决定撤销他的首尔大学教授职务。韩国政府决定,取消黄禹锡“最高科学家”称号。检察部门以诈骗、侵吞研究经费、非法买卖卵子等罪名向黄禹锡提出指控。韩国最高人民法院判处黄禹锡有期徒刑一年6个月,缓期2年执行。

  王某于上世纪90年代就获得了杰出青年基金,被公认为是最能不顾其他杂事只管埋头做科研的人,因为要做意义非常重大的课题,到青年基金三年期结束的时候,这位年轻的数学家没有发表一篇论文,他用这三年的全部精力做了一项非常杰出的研究,但当杰出青年基金三年期验收的时候,因为没有论文,很难通过。最后,迫于验收的压力,他把本可以发表的长达100多页的关于他三年里所做的那项杰出研究的论文生生拆成了五篇来发表,就为了能凑够论文数量以通过验收。

  有权威机构公布了一项调查,在接受调查的180位博士学位获得者中,60%的人承认他们曾经花钱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相当比例的人承认曾抄袭过其他学者的成果。

材料2

某报记者小S,就最近几年我国学术浮躁,采访了一位教育界的评论家刘某。刘某说:“近几年来,我国学术浮躁事件曝光日益频繁,民众对学术浮躁的质疑、举报和批评之声日益激烈。”刘某认为目前学术浮躁呈现多样化,他举例说:“请人代劳抄袭造假是中国大专院校中流行的学术造假手段。大专院校的领导干部平时工作繁忙,自然要请人代劳。让研究生代劳抄袭,成为各科专业有些导师、教授使用廉价劳动力的潜规则。在学校里大学生帮助主管老师撰写学术论文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刘某还说,拼凑编辑造假也是当今常用的手段。一篇用拼凑编辑手段造假完成的文章或者著作表面看上非常完整,也非常有条理,有数据案例,还有历史上名人名家的经典思想观点佐证,文笔文法基本上也没有大的错误。可是仔细阅读研究就可以清楚发现,作者根本没有自己创新的思想观点,所有看上去比较重要的思想观点不是引用历史名人的,就是抄袭民间大众的。

刘某告诉记者小S,几年前一位回国的朋友揭露,曾经在中国畅销的欧美名家撰写的经营管理著作,绝大部分是中国内地的编辑出版机构杜撰造假的。就连所谓欧美名家的姓名、个人履历、所在机构名称等都是假的。

  在今年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记者听到委员们最多的发言就是:目前,科技界浮躁虚假之风大肆盛行,学术腐败、泡沫论文、虚假奖项等现象泛滥,许多科技工作者不能够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浮躁虚假之风已经严重地侵蚀了整个科技界,更成为阻碍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大绊脚石。

专家学者认为,近年来出现的学位论文抄袭事件,共同的原因是在平时培养中,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很少,在审阅学生的论文时,导师放宽要求,甚至有的老师根本就没认真审阅。现行制度下的中期答辩、论文盲审等,都很难真正避免论文质量不高、学术不端问题。不改革制度想避免学术不端,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防治学生论文抄袭,导师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某大学副校长朱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也指出,导师不仅要在知识传授和方法训练上指导学生,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诚信素质和学术品德。

某省人大代表、医学院研究生处处长赵某分析,现在的职称评定体制存在问题,很多行业评聘都要求发表论文,这就给造假“行业”的存在提供了土壤。目前造假团伙已成行成市,只要愿意出钱,可以包写论文,还可以包发表,不同级别的杂志都可以,只要你愿意出钱。他建议,政府应严厉打击学术造假背后的“造假产业”。

某省人大代表也是大学校长的胡某表示,对学术造假,法律上很难界定,国内也曾有几例因学术造假告到法院的,但论文毕竟不是专利,怎么算造假不好说,也没对他人造成直接的危害,最终都不了了之。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是越来越多,而且是越来越长;书越出越多,而且越来越厚。但在重要科技领域具有开拓性和原创的成果却很少很少,科研在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大量存在。

材料3

  前不久,湖南岳阳市人民政府宣布,经过当地有关部门两个多月的奋战,成功破获一起涉及福建、湖南、浙江三省的瘦肉精生产、销售案件。采访发现,与以往类似事件不同的是,这次竟从饲料中检测出以前从未出现过的苯乙醇胺A。同时,从浙江大学教授邹某处查获含苯乙醇胺A的饲料1500公斤,并对其实施刑事拘留。

如果说此前的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抓抓利欲熏心的销售商家源头,问责一下管理不严的监管部门,尚还算一种对食品安全的把控。可此次冒头的新型瘦肉精事件背后,竟赫然站着个浙大教授的身影,这又让对科学怀着无比景仰之情的公众情何以堪?原来,这些严重损伤公共利益与公众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竟还有所谓专家学者与之共谋的魅影。这些“天才的发明”让人叩问,究竟是什么让学界人士堕落如斯?

浙大教授究竟在这起瘦肉精事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仔细分析,不难想象。早在几年前,就曾有报道揭示,绵延多年的“瘦肉精中毒”事件本可在源头上避免。在西方早已发现瘦肉精的危害,并禁止使用时,国内一些学者却因为课题经费、职称、地位、技术转让费等利益诱惑,集体屏蔽瘦肉精负面信息,最终造成后期一系列瘦肉精中毒事件。

长期以来,科研人员与利益靠得太近,又缺少相关规范制约。当学者将科研建立在贪婪的基础上,则公众安全必然被科技反噬;当科研成果缺乏监管,则“科学无禁区”就必然演变成“科学道德无禁区”。科研精神最核心的理念理应是公共精神与社会责任。倘若科学研究无视公共道德,藐视法律与科学伦理,则不仅会对社会造成可怕的伤害,更会让科学工作者个体陷入道德与法律的挞伐漩涡。有鉴于此,浙大教授涉案瘦肉精事件,理应成为公众乃至学界反思科研道德与科学伦理的契机,不仅需建立详细的规范与细则来规范科研,更要让食品监管深入科研领域,让科研走在合乎道德伦理与法律的轨道上。

  材料4

有学者指出,最近十几年,中国的大学教育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倾向。高校扩招本来是为了通过普及高等教育来提高民族的竞争力,但片面追求规模和数量增长、急于求成的扩招是一种高等教育的“虚胖”,各高校的软硬件配套设施根本无法满足突然拥进校园的膨胀数倍的莘莘学子们的需要。扩招使师资大量缺乏,高校不得不以降低招聘“门槛”来充实老师队伍。一些大学教授把赚钱当作正业,而把教学和科研当作副业。另外,学校把学术成果作为了评价教师职业能力的绝对标准,教师如果在2~3年内没有发表文章或者申请到课题,便要被解聘或者降级。这导致许多教师不潜心研究,而是抄袭他人论文予以发表;有的则在别人的研究成果中挂个名;有的则出钱请别人写文章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有的靠胡拼乱凑,学术垃圾成批从这些人手中生产出来。

某报曾经对当今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门的调查,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求职仿佛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而学业似乎沦为副业。目前很多高校的专业课出勤率很低,而学生们对此早已就习以为常。一位大四学生说:“我们可不是玩儿,好多人都是参加实习或是找工作去了,老师也都是支持的。说实话,现在学费这么贵,上大学还不是为了找工作,这些专业课可以不上,找工作才最重要。”在谈到毕业论文时,另一位大四学生告诉记者,自己正忙着面试、实习,刚“东拼西凑”了一篇开题报告,“论文到下学期再说吧,写论文不仅对找工作没有帮助,还要花费不少精力,我看不少学长一周就能搞定论文,这已经算认真的了。”大学生小王告诉记者,对做学问、搞研究我一点没有需求感,考试嘛,“60分万岁”,平时自己拿谈恋爱来消磨时光。

  材料5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从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至今,中国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为改革开放、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建设者。但放眼当下中国教育界,的确如钱老所发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由“钱学森之问”,以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与当前高校教育质量日趋下降的矛盾,还有当前存在的学术造假等教育界乱象,我们不难看出,无法培养出创造性、发明型杰出人才已成为一大社会难题,制约着中国的发展。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学校校长为给学术更大自由而主动退出学术委员会,教授治校、高校去行政化已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讨论。

  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现任南方科技大学首任校长的教育家朱清时,在2009年接受凤凰网访谈时说:未来十年应该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十年,去除行政化、让教授治校、恢复学术至上是中国大学的必由之路。2010年6月张清杰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他在就职演讲中表示要营造学校“学术至上”的浓厚氛围。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这也说明了从国家到学者对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思索。

材料6

  2004年中国科学院完成《我国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基本分析和建议》,对中国科学界许多违背科学道德规范、败坏学风的学术不端行为,道德失范及学风浮躁现象进行全面评估。2007年1月16日,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常委会审议通过《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第三章列述了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与共同体惯例”的“学术不端行为”。2010年10月31日,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论坛在福州举行,中外专家学者就科技团体在科学道德规范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学术不端行为的源头治理,提升学术机构科学道德和诚信的办法等展开了讨论和交流。

材料7

2011年5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这是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禀性,也是科学精神的实质。科技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大力加强科学普及工作,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抓住机遇,顽强拼搏,为我国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材料8

2011年1月26日,由我国热心科普事业的两院院士和科学专家学者共同评出的2010年全国十大科普事件在京揭晓,“张悟本事件”上榜。张悟本本为纺织厂下岗职工,由于有人“包装”、“炒作”,其出版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销售火爆,而被称为“养生食疗专家”。2010年2月湖南卫视《百科全说》为他做了专题节目后,其知名度更是迅速窜升。2010年5月有媒体报道其学历有造假嫌疑,他大讲特讲“绿豆煮水喝能治近视、糖尿病、高血压,还能治肿瘤”,“长条茄子可以吸油、降血脂,还能治肿瘤”,此种食疗理念也遭到质疑。5月26日,张悟本煞有介事地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媒体质疑。但不久,经媒体和相关单位调查证实,张悟本所称出身于中医世家,父亲张宝杨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他曾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医药专业,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分会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研究员,并是卫生部首批营养专家,等等,均系子虚乌有。

就是这样一位伪专家,用他的伪科学把“悟本堂”变成了一些人心目中的神仙台,找他看病的人趋之若鹜。据《成都商报》报道,有人因按张悟本的方子喝绿豆汤导致胃病、痛经。还有网友发帖称,他花2000元找张悟本看病,开的方子是绿豆汤和冬瓜汁,用了不但没有好的效果,倒添了不少毛病。

张悟本的神医骗局被拆穿,其“行医”场所悟本堂也很快被拆除,一个靠着绿豆汤、白萝卜、长茄子“理论”忽悠民众的假专家,终于无法再混迹江湖了。但是,张悟本倒台了,科学养生的讲坛上,治病救人的场所里,谁将登台,满足群众对养生保健、疾病预防以及少花钱治好病的需求?

包括张悟本在内,一些所谓“神医“、“养生明星”的发迹,固然与其本人骗术高超,媒体包装炒作推波助澜,以及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有关,但是,他们之所以能受到群众如此追捧,从另一侧面反映了群众对普及养生保健知识的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养生方面的信息越来越关注。我们周围有许多货真价实的医学专家,他们在理论素养、临床经验方面都有上乘水准,也出了不少论著。但是,他们往往忙于教学、诊疗、写论文、做研究,活动范围仅限于学术圈,没有将学术知识转化为群众需要的、通俗易懂的养生常识,或者说这种转化的力度还不够。所以,假神医才占有了市场。

“张悟本事件”像个多棱镜,折射出多种问题。浙江的姚某曾经是张悟本的粉丝,作为一个农民,他曾被张悟本的理论深深吸引,他曾试着生吃冬瓜汁,晚上不吃荤,还动员别人也跟着做,他说:“我现在为自己的无知愚昧感到惭愧”。不过,他又继续发问:“张悟本出事了,每个人都恨不得踏上一脚,但他走红时,那些高贵的脚在哪里呢?”如果专家和有关部门能更早更及时地戳穿张悟本“假神医真骗子”的嘴脸,那么受蒙骗的公众应该会少得多。中国科普研究所专家H表示:“科学界若不能及时有效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理性引导公众,一方面很容易造成谣言四布,恐慌蔓延的恶性后果,也会造成科学家公信力的丧失。”

  材料9

  2010年11月25日,中国科协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进行公布。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198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一个被调查者只有同时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测度,才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在三个测量维度中,“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与国外的差距较大。以国际通用的科学知识测试题的平均正确率来看,2008年美国的水平为64%,2010年中国的水平仅为41%。在“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上,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升缓慢。而对于“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这个维度,国际上没有统一的题目和标准可供对比。

除了对科学技术信息感兴趣外,几次调查还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中国公民主动参与科普活动和参观科技场馆等的意愿在增加,参与机会和比例也在增高。以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的参观情况为例:2010年参观过的公民比例为27.0%,比2005年提高了17.7个百分点。2010年因“本地没有”而未参观过得公民比例为37.6%,比2005年降低了18.1个百分点。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渐关注,近年来“养生热”持续升温,已成为巨大产业。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北京益派市场咨询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704人参与),82.9%的人明确表示自己需要养生。调查中,40.8%的人表示自己的养生知识主要来源于“专家”,来源于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体的人更是超过半数。但自从张悟本等所谓“养生专家”被曝光后,不少人开始对时下流行的“养生理论”产生质疑。

  一直以来国家都很重视科学,科学几乎成了最终的价值判断标准。如果说某事科学,就意味着一路顺风,绝对正确而且靠谱,反之,就是垃圾,但奇怪的是,到今天,一些民众不仅没有具备起码的日常科学理性,连常识都没有。科学常识,早就被丢在十万八千里之外。有的人不信科学,信邪说,越邪越信。一些缺乏科学修养和理性判断的媒体工作者热衷于用“神秘现象”、“一夜成名”等传奇性、娱乐性的“新闻”吸引公众眼球。从无中生有的“水变油”,到夸大其辞的“基因皇后”;从肆意炒作的“纳米”,到遍地开花的“国内首创”、“国际一流”,这类与科学精神相悖的不正常现象,都曾被新闻媒体,包括在全国具有相当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媒体“充分肯定”,大唱赞歌。正如萨根在《魔鬼出没的世界》中所指出:“落后的科学普及所放弃的发展空间,很快就会被伪科学所占领。”
给定资料中反映了“大学学术浮躁”问题。请你就如何治理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要求:问题全面明确,对策具体可行;不超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