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公务员联考《申论》最后冲刺试卷3

卷面总分:100分
答题时间:180分钟
题量:1题
题型:问答题
试卷简介: 2018年公务员联考《申论》最后冲刺试卷3, 此试卷为参加"国家/全省公务员【申论】"的考生提供的"2018年公务员联考《申论》最后冲刺试卷3"的答案和解析。

试题预览

1 问答题 20.00分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剧增。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10万人;2013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699万人;2014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727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大学生,总人数达到1000多万,是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年,被誉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而从整个国家来看,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导致了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样一来,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2.2014年5月1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我国一季度经济形势总体分析显示,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但企业整体用人需求不旺,一些吸纳就业人群比较多的传统领域,比如钢铁、航运、煤炭、冶金等用人需求减弱,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相对不足。所以,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说,从供给看,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27万人,增量、增幅均为近三年最大值,再加上往年未就业毕业生,总量压力巨大;从需求看,我国经济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用工需求整体不旺,符合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的高端岗位更加不足;从结构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意愿等同市场需求还有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在短期内难以缓解……
针对此种情况,荆州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招生办主任王平认为,当今某些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相对滞后,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尤其是毕业生的专业、职业素质、就业意愿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正在进一步加剧。“我国高校毕业生供求总量矛盾与就业结构性矛盾并存,长期压力和短期压力叠加,就业形势自然十分严峻。”王平紧皱眉头,“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部分大学生将遭遇‘结构性失业’。”
3.大学生就业难或就业质量差,老百姓投资教育的积极性将会受到极大影响。中国的教育基础在广大农村,农村大学生十几年寒窗苦读就是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而就业难或就业质量差,从表面上看,影响的是学生个人及家庭的生活;从深层次上看,挫伤的是农民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将会导致社会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近几年,农村大学生的比例出现明显下降,农村初、高中生,甚至小学生主动辍学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不仅使我国教育工作出现倒退,而且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大学生是高层次专门人才,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或就业质量不高,就意味着这一部分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闲置或不能在应有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这无疑是人才的浪费。国家、社会及家庭为培养大学生投入大量的资金,不少家庭为供养子女上学真是倾其所有,甚至是债台高筑。如此高的资金投入,培养出的大学生不能就业或是就业质量不高,无法回报于社会、家庭,这无疑是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在付出高额教育投入而难以就业的情况下,无论是对大学生本人还是对其家庭都是不小的打击,使他们极易产生不平衡心理。上大学最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通过奋斗改变生存状况的机会,可以让人们掌握自己的命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使得通过上大学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受到影响,由此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当前,一些大学毕业生已经开始把就业难的原因集中认知为政府措施不力,并且开始有了共同利益的认识,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他们就有可能拥有共同的群体意识,逐渐形成社会冲突“显群体”。同时,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使社会闲散人员增多,这无疑会对社会稳定造成潜在的不利影响。
4.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院研究员吴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目前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核心是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的问题,即市场供求不匹配,这实际上是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一方面专业设置不能有效回应市场需求。麦可思公司的调查显示,2012届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失业人数为7.41万人,占了本科失业总人数的32.8%。其中,英语、法学、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是2010—2012届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另一方面,毕业生的素质能力不能适应市场即岗位需要,比如动手能力差,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这种情况在扩招较快的专业尤其突出。比如,计算机产业缺乏人才,可是计算机毕业生就业率低,因为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需求,所以产业雇佣有工作经验的人。
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消费,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对本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追求人才高消费,追求高学历,本来专科生可以做的事一定要由本科生做,本科生能做的事要硕士生做。这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的行为,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困难。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马上能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他们非常看重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有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
5.杨真是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4届本科毕业生。在今年毕业前,他选择了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从事土建助理工作。
“和一门心思渴望进入体制内就业的同学相比,我更看重用人单位搭建的平台,而不是给予的薪金报酬或福利待遇。“杨真说,求职前他对自己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定位,以此判断自己更胜任哪种工作和岗位,”能同时适合自己性格和能力的工作就是我最心仪的工作。”
兰州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大四学生宁玉娇也非常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在二线城市寻找与管理相关的工作。“艺术设计对电脑技能要求很高,我在这方面较弱,但我很喜欢管理相关工作。我并不看重体制内就业,体制外的就业更有挑战性和包容性,而且现在的公务员也不像想象中那么好干。”
对于杨真、宁玉娇等大学生的求职经历,兰州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李竹梅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能清楚地认知自我,职业规划明晰,因此在很多人认为就业很难时,他们能突出重围。”
然而,与杨真、宁玉娇不同,甘肃某高校一名应届毕业生说:“我是独生女,父母希望我能找一份稳定、离家近的工作。虽然有民企发了面试通知,但我心里不踏实,觉得民企不如国企有保障,所以暂时先不就业。”
有着16年学生就业工作经验的兰州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李竹梅认为,就业机会比比皆是,就业舞台“海阔天空”。但当面对大把的就业机会时,部分毕业生打了“退堂鼓”。
在近日甘肃省召开的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上,多位从事就业工作的负责人感慨:“就业观念的滞后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最大障碍。”一组数据可以呼应这份“感慨”:2013年甘肃民生实事就业项目和各类基层服务项目选拔考试约有15万人报名,但录取计划为1.9万人左右。很多大学生热衷报考基层服务项目,将其视为进入“体制”的重要通道。
李竹梅透露,之前,一所高校举办的以民企为主体的校园双选会提供了2000多个岗位,但最终仅有近百名学生签约。“就业到底难在哪?归根结底,难在心态的调整、观念的转变。很多就业机会输给了‘宁缺毋滥的求职意愿’,输给了‘体制内就业’,更输给了‘再难也不去民企’的就业观。”
6.不久前,中国农业大学对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了调查,8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地点首选 北京,而前来招聘的用人单位,80%以上都在北京之外。据了解,这样的矛盾在就业市场非常普遍,导致很多毕业生选择就业岗位时犹豫不决,最终失去不少机会。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一方面加强对毕业生签约意向集中的地区人才市场的开拓力度,另一方面也引导毕业生确定合情合理的就业希望,先就业再择业,制定多个选择方案。正确的引导,使毕业生的签约率明显增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毕业生就业服务提出“四个一”,即一本《就业指导手册》、一本成功就业杂志、为每位在校学生提供一次免费的职业测评的机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系统,为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价值、明确职业定位提供参考。统计显示,2013年,该校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上升到87.3%,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对外经贸大学就业中心在用人单位中评选出十佳合作伙伴,并由毕业生根据实习和招聘中对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潜力的了解,评选出最佳用人单位。对接收毕业生多、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多、毕业生就业意向集中的企业,对外经贸大学在科研和企业干部、技术人员培训方面提供更多服务。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压力,很多高校领导已经开始对学科结构作出力度较大的调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将一些非优势学科的招生规模削减了50%,有的干脆停招,用这些名额扩大就业需求旺盛、又是学校优势学科的资源勘查、能源、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等学科。该校的材料学科原来教学内容较为宽泛,但用人单位希望根据不同部门的需求有所侧重,学校就把材料学科定出两三个不同的方向,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7.继“最难就业季”后,“更难就业季”随之而来。某种意义上,就业难仿佛是紧箍在社会发展躯体上的魔咒,难以打破。
探求困局的成因,与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有着必然的关联。但从就业格局来看,劳动力市场“用工荒”的存在或又表现出就业难还是与该群体本身的特性有关系。有专家揭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症结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即劳动者能力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适应。
人力培养机制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是造成就业结构性问题的症结所在。而透过症结,我们既要看到人才机制上的缺陷,也应该看到生产结构的不足。
目前,经济结构停留在相对低端的层次,对应的经济增长方式创造的更多是生产性岗位,这也就是为什么“用工荒”频现,大学生却逃不出就业难。经济增长依赖于生产制造,产业工人劳动力市场必然兴旺,而大学生群体作为相对高端的就业群体,可以就业的岗位少,本身就注定了大学生就业低迷的景象。这是劳动力层次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带来的必然后果。因此,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来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就业群体的岗位,提高层次需求,既是经济结构进阶的需要,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路径。
此外,教育体制的滞后,人才培养结构的单一,也是造成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原因。传统的教育体系,忽略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数据表明,近些年,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低于“985”院校,高于“211”院校和其他本科院校,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可令人尴尬的是,现代化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无论是在投入上还是在体系建立上,都还处在初级阶段。为了应对此问题,国家对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也进行了部署,明确提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同时,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或者是刚从相关部门分离,其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的只是在学生大四阶段开设,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
当然,个体能力和就业心态,也是造成大学就业难的原因所在。应该看到,在就业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依然普遍存在。对自身能力缺乏明确的审视和正确的认知,很容易造成择业的迷茫。
面对大学生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困局,当务之急,需要各种政策的倾斜,拓宽更多的渠道,来缓解就业难。但从长远来看,依然是要抓住大学生就业难背后的结构性矛盾,通过推进深层次、系统化的改革来实现根本性求解。

8.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包括开设网店等,确保就业形势稳定。其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可享受补贴的信息格外引人注目。
提到小微企业,更多人的印象是工资低、从事简单的生产加工、社会保障不健全等,所以大学生不愿意光顾小微企业,更别说在此就业了。小微企业虽然需要人才,但很难招到高校人才。现在不同了,新政策的出台为小微企业吸纳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持。小微企业要想招到高校人才,获取补贴,仅靠政策上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小微企业自身的改善。
“不怕有缺点,就怕没特点”。对小微企业来说,这个特点就是专长和优势。小微企业可以是行业发展前景好的,可以是科技含量高的,还可以是转型升级快的,无论具有哪种优势,都能成为吸引人才的亮点。小微企业不能故步自封,而应该开拓创新,在小而精、小而优上下工夫,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这样,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就业压力迫使他们必须转变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要改变以往“就业只选北上广、择业专挑体面活儿”的思想,应该放低身段,到基层去。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每位成功人士都是从基层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刚毕业的大学生更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到农村、偏远山区、小微企业等这些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在那里施展才华,前景无限宽广。
在小微企业和毕业生之间,则需要政府部门这座桥梁来沟通、协调。比如说,政府部门可根据当地小微企业的特点,总结出各企业的优势,到专业对口的院校去推介,教育部门也可根据毕业生的专业向相关的小微企业推介,以提高可信度和成功率。只要小微企业有优势、大学生放低眼光,政府部门这个“红娘”能尽职尽责,就能成就一段好“姻缘”。
9.习近平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要靠发展。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加强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
他勉励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善于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他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
10.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季”压力,许多高校毕业生开始谋求自主创业。近期,国家税务总局调整了应届高校毕业生创业税收优惠政策。
第一,三年内每年免税8000元。按照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应届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工商经营,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应届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微企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如果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也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此外,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给予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按20%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基础上,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第二,可抵扣范围扩大、创业行业全面放开。与去年的优惠政策不同的是,2014年4月新出台的应届毕业生创业税收优惠政策扩大了行业范围,将地方教育附加纳入了扣减税费范围,并且进一步提高了扣除额上限。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给予定额税收扣除外,地方政府还可按规定再给予比过去更大的税收优惠。如果大学生直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水产业生产的,其销售自产的初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按照新的优惠政策,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凭学校出具的相关证明,取得《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后,便可以向创业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取得《就业失业登记证》,申请享受优惠政策;应届离校毕业生,可直接向创业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前往主管税务机关加盖《就业失业登记证》戳记,注明减免税所属时间,享受优惠政策。这次优惠政策的期限是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持续时间是3年。
三、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概括总结造成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现状的原因。(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300字左右。
(二)请结合给定资料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应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30分)
要求:条理清楚,行文流畅,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300字左右。
(三)请参考“给定资料”,以“积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总字数控制在10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