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预览
答案: C
解析:
C [解析]《刑法》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 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 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故我国刑法的溯及力采用从旧兼从轻 的原则。
答案: D
解析:
D [解析]《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该法第18 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 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 疗。”本题中,曱在犯罪时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应当负刑事责任,且甲不具有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量刑情 节,因此正确答案为D。
答案: A
解析:
A [解析]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 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 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本题中甲并没有预见到 结果的发生,故A项说法正确,C项说法错误。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 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 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这是与疏忽大意 的过失的区别。
答案: D
解析:
D [解析]正当防卫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 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防卫过当是指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假想防卫是指 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实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事后防 卫是指不法侵害结束之后,即行为人被制服、丧失侵害能力、自动中止、逃离现场等情形下所进行的防卫。 据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答案: B
解析:
B [解析]《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该法第 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该法第 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本 题中,甲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不属于犯罪预备,排除D项。甲停止犯罪并非意志以外的原因,排除A项。 甲的犯罪行为实施终了,且没有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不属于犯罪中止,排除C项。本题正确答案 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