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家公务员联考《申论》考前押题卷1

卷面总分:100分
答题时间:180分钟
题量:5题
题型:解析题
试卷简介: 2018年国家公务员联考《申论》考前押题卷1, 此试卷为参加"国家/全省公务员【申论】"的考生提供的"2018年国家公务员联考《申论》考前押题卷1"的答案和解析。

试题预览

1 解析题 10.00分
1.A市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近几年来快速发展,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里之所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除了城市环境、产业氛围、政策体系等显性要素,还借助了隐形的“文化力量”。
A市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党工委书记S认为,硅谷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文化,硅谷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硅谷文化”,而这种文化又吸引了全球优秀人才投身硅谷。“我们要在全球打造‘东方慧湖’,就必须重视文化的力量,形成契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慧湖文化’,从而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一个“湖畔论坛”,让人感受到“东方慧湖”的文化张力。它创办于2006年,至今已推出100多期,迎来150多位主讲人,其中各国院士8人,诺贝尔奖得主4人,他们围绕“学术百家”“文化聚焦”“商界纵横”“政坛风云”四大主题发表见解。“论坛在创办之初,就确定了‘高端性’的定位。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满足区内高校师生对于文化交流的需求。”A市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副调研员Y说,历经11年的发展,“湖畔论坛”已成为区内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公共平台,营造了浓郁的区域文化氛围,形成了文化特色。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被称为“分子生物学的摇篮”,名列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研究学院之首,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设立了亚洲唯一的分支机构。经过8年多的运营,美国冷泉港实验室亚洲会议中心已被公认为亚太地区学术质量最高、涵盖领域最广、年会务量最大的生命科学交流平台,带动了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的落户。外界曾经对园区费力引进冷泉港十分不解,如今却对这个“神来之笔”赞叹不已。
“西有硅谷,东有慧湖;硅谷有斯坦福,慧湖有西交利物浦。”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说,“我们希望以大学为平台,吸引更多国际技术、人才和创新理念在此落地,从而服务社会。”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成立了文化工作共享平台,29所院校加入,轮流办活动,其他院校一起响应。草坪音乐节、国学文化讲座、中外文化嘉年华、慧湖之夜文艺汇演……每年,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举办的大大小小的文体活动多达200余场,不仅密切了高校间的联系,还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如纽带,带来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城”。2015年4月,区内高等院校共同发起成立“A市独墅湖高校发展联盟”,推进区域高校资源共享。
2017年7月,第三届A市独墅湖大学生创业夏令营开幕,吸引了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32所院校的95名学生参加,他们慕名前来是因为这里有着不一般的创业文化。2015年,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整合区域内高校、科技孵化器、科技企业、科技人才等诸多要素,成立独墅湖创业大学,为有意愿创业的创业者提供培训与服务。这个大学不寻常,知名教授、行业专家与优秀企业家共同构成了优质的导师队伍;学生来自校内外,既有大学生,也有广大社会创业者;课堂不局限于校园,企业、咖啡厅,乃至广阔的公共空间,都是学员们的“教室”;教学也不止于现场授课,情景模拟、职业测评、案例讨论、小型沙龙等形式应有尽有。2016年,创业大学开设各类课程101场,培训学生7200余人;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37场,参与活动的国内国外创业者超过14000人。
“持续的文化建设,带来了一个多元融合、文明和谐的区域人文环境,全面提升了人文向心力、文化竞争力和文明感召力。”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W表示。
2.2017年,关于“二线城市人才争夺战”的讨论很多。2017年我国有750万大学毕业生,一线城市以北京、上海为代表,户口指标不断收紧;二线城市以武汉、西安、长沙等为代表,纷纷提出吸引百万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计划。一场人才争夺战正进入白热化状态。
5月22日,武汉“户籍新政”实施:18项户口迁移政策调整,留在武汉创业就业的大学生,毕业3年内无需买房即可申请落户,博士、硕士可直接落户。一个月后,6月23日,又发布“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政策。
5月26日,济南发布“人才新政30条”:对企业新引进入户的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按照每月1500元、1000元的标准连续发放三年租房补贴;在市人才服务局设立“人才集体户”,来济创业或就业的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学士及以上学位的毕业生,凭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依法注册登记就业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可申请落户。
7月1日,南京《人才安居办法》施行:对当地无房且5年内无住房登记信息和房屋交易记录的六类人才,给予每月最少600元的租房补贴,最大可提供150平方米的共有产权房。
几个月内,几乎所有二线城市,包括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等,都出台了优厚的人才政策,加入人才争夺战。
一线城市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它们获得了优先发展的机遇。北京、上海现在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国际大都市。但是,经济规律终究要起作用。一线城市在获得大发展机会的同时,“大城市病”显现,生活成本显著增加,尤其是住房成本。其实,在2017年的人才争夺战之前,已经出现了“逃离北上广”的现象,只不过不像2017年二线城市抢人才这么惹眼而已。此外,雄安新区的设立,也标志着制度层面的分流大城市人才开了先河。
过去,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的是廉价劳动力、高投资的基础建设和低端制造业。现在这种粗放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人才发展面临重大机遇。
对于想在创新创业和转型升级方面取得较大进步的二线城市来说,缺乏大量新型人才是目前最大的短板。从这个意义上看,这些城市抓住一线城市高生活成本给他们带来的机会,不失时机“抢人才”,是绝对明智的选择。但也要尊重市场供求规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城市间的合作竞争关系。
在新一轮人才争夺战中,实施一些带有“人才特区”性质的政策,只是第一步。城市政府应重在提供公共服务,营造优越创业环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人才结构升级,城市政府要“抓住经济调整的窗口期”,迎合转型升级的需要,尊重市场规律,在人才配置过程中积极有为,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在高新技术产业上,一线城市仍然具有绝对的优势。很多人才因为工作选择,只能到一线城市。所以,对于二线城市来说,如何让高新技术产业更好地发展,对吸引、留下人才至关重要。“人才引进过程中,企业应发挥主体作用,政府要扮好服务角色。”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某说,“人才只有落到企业(包括生产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应该明确政府与企业的分工,确立企业作为引进人才主体的地位。政府作为服务者,主要负责解决人才落地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为其免除后顾之忧,切实解决‘引才容易守才难’的问题。”
3.城市竞争的本质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也开始发生转换,对外经济联系日益扩大与紧密,集聚与扩散的程度不断提高,逐渐朝着中心城市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仍处在功能较大幅度调整之中,还没有真正调整到位;在调整中必然出现各类服务功能发展不平衡,带来较大的摩擦与内耗;各类服务功能相互之间的整合,势必有一个过程。可以说,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实际发挥程度还是比较低的。
城市的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保险、商贸、房地产等服务行业规模迅速扩大,但总体上尚未达到足够充分的规模边界,特别是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发展过程呈现严重的不平衡性,一些服务功能迅速增强,而另一些服务功能发展滞后,如社会服务业、教育、文艺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其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某些服务功能较薄弱,并严重制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发挥。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在商贸、旅游服务方面的功能相对强一些,在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但处于更高层级的金融、管理、技术服务功能仍相当薄弱,有的还只是刚刚萌芽。
经过近年来城市的大发展,许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娱乐文化设施都得到较大的改善。但城市的软环境改善相对滞后,特别是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开发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有机整合。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经济活动仍以“非基本服务功能”为主,服务范围为城市实体地域,大多是用于维持城市的正常运转和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以及本市的生产企业营运需要,对外服务功能仍然较弱。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有相应的产业载体才能实现的。虽然这种产业载体是广义的,也包括制造业等,但最直接的是服务业。服务业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主要产业载体,其发展规模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有较高的相关性。
信息是服务功能实现的重要条件。没有大量的信息集聚与扩散,服务功能就无法实现。因此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基础性依托之一,就是城市的信息化水平。
从我国现阶段情况来看,区域的经济异质性较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发挥的潜力相当大。但问题在于,各城市之间如何发挥组合优势,以避免出现服务功能同质性高而带来的职能层次下降,特别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带中更是如此。经验表明,城市服务功能的增强与充分发挥,往往是与城市带内部的分工、合作相联系的,并以此为基础的。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形成的首要前提,是各种资源的自由流动,而不是让各种资源在城市中沉淀下来。在此过程中,要进一步破除各种影响劳动力流动、资金流动、产品与服务流动的制度性障碍,特别是要打破各种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垄断。
4.城市化带来的变化有喜有忧、有利有弊,既能极大地改善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品质,也有可能引发历史文化遗产破坏、城市个性与特色消亡、“千城一面”、中国式“贫民窟”显现、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其中,最为人诟病、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千城一面”。
“一座没有特色的城市,是平庸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城市,也是没有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城市。”中央美院客座教授王某道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说,当今时代,全球化深入发展,城市化加速推进,谁游离于全球化、城市化之外,谁就会被飞速前行的时代无情抛弃。但全球化绝不是城市特色的“全球通”,城市化绝不是城市的“美国化”。
城市定位是根据自身条件、竞争环境、发展需求等因素,科学确定自身各方面发展的目标、占据的空间、扮演的角色、竞争的位置。通俗地讲,就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城市定位是城市特色最集中、最浓缩的概括,是城市特色的总纲和统率。
H市把“生活品质之城”作为城市定位。比如,“生活品质”有双重含义,既表示人们的日常生活品质,也表示人们的创业品质、工作品质。建设“生活品质之城”,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体现了H市的整体特色和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也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取向和人文关怀。
城市规划搞得好不好,关系城市布局、城市形态、城市肌理是否合理,关系城市风貌、城市美学、城市形象能否凸显,决定着城市特色是否具有系统性、整体性。
作为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的一个标杆城市、典范城市,H市提出了“保老城、建新城”理念,确立“两疏散、三集中”方针;提出“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提出构建“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的开放式空间结构,遵循了城市规划的超前性、系统性、权威性、操作性四大原则。
城市特色要落地,离不开城市建设。如何从自然和人文的品质根源上继承和发展城市的生命特点,把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美学特性传承下来,让它活在今天宏大的城市建设中,构建当代“城市美学”,是彰显城市特色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近年来,H市在城市建设上既借鉴西方“城市更新”理论的合理元素,又吸取不少城市“拆旧建新”的现实教训,提出了“城市有机更新”理念,把生物学中的“生命”概念引入城市建设,把城市作为一个生命体来对待,突出“有机”二字,坚持以民为本、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文化为要、系统综合、品质至上、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八大原则,传承历史、面向未来,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让这座古老的城市青春永驻、生命长存。
一座好的城市是“管”出来的,一座有特色的城市是从细节流露出来的。科学的城市管理,能让渗透于城市每条街巷、每处景点、每个庭院的自然、人文特质得以延续和保存,使城市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H市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期以来,H市历届城市管理者和民众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于城市文化也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历史沉积的人文传统是城市特色的精神内核,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基因。近年来,H市始终坚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最大政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投入是回报率最高的基础性投入”“保护和发展,‘鱼’与‘熊掌’可以兼得”“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人人有责”的理念,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把各种历史文化遗存包括工业遗产、商业遗产、校园遗产和有保护价值的老房子无一例外地保护下来,让H市这座具有8000年文明史、50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得以“薪火相传”。
H市缺地矿资源、港口资源、政策资源、项目资源,大自然赐予H市最大的禀赋就是水。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看,水都是H市最显著的特色和最具独占性的资源。H市有江、有河、有湖、有溪,又邻海,这是大自然对H市的厚爱。H市的历史,就是一部因水而生、因水而立、因水而兴、因水而名、因水而强的历史。正因为H市在“水”上下功夫,在“水”上做文章,才变成了一座“五水共导”、有个性的城市。
H市围绕打造“五水共导”的方针,开展了西湖综保、运河综保、市区河道综保、西溪湿地综保和“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以及大江东新城建设工程,以此做好“水”文章,用好城市禀赋,彰显城市特色。
城市以品质拼高低,以特色论输赢。面对全球化,走向现代化,每个城市都必须找准自己的城市特色,保护自己的城市特色,创造自己的城市特色,走差异化、独特性的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我们的城市才能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浪潮中不迷失自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5.目前,重庆南川全域森林覆盖率达到51%,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荣膺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联合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大奖,这座在万山丛中拔地而起的秀美城市变得熠熠夺目起来。
南川区正在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成为碧水蓝天、绿色低碳、人文和谐的生态文明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
该区严守耕地、林地、森林、湿地“生态红线”,合理控制国土开发强度,努力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以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山王坪森林公园、黎香湖湿地公园为重点,南川正加大马力推动生态保护,筑牢渝南生态安全屏障。
通过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南川还将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力争城区空气环境质量逐步达到二级标准。同时加强城区周边、高速公路及旅游通道沿线绿化,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采空区生态修复、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现代农业提升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为现代农业注入内涵,这样的思维可以激发出相关企业更多的活力、潜力。
充分挖掘生态资源经济价值,以现代农业为重点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南川正在充分利用生态良好、土壤富硒优势,突出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集中打造古树茶、方竹笋、中药材三大特色农产品。
2017年,南川进一步发挥生态农业园区示范作用,按照城乡一体、绿色低碳、生态健康、高端宜居理念,完善城市副中心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丰富提升“十二金钗大观园”内涵。
南川还将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养老、健康服务产业,建设全市大健康产业基地,让生态文明建设造福更多百姓。
随着南川产业转型升级步调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要“抢滩”南川,但要“落户”,必须通过环保这第一关。
南川多年来坚持把环保作为招商引资的“硬杠子”,严把准入关,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并支持企业应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实现节能减排。
为了推动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步走向绿色,南川积极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放许可制度,健全资源有偿使用、生态损害赔偿机制,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保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严肃查处环保违纪违法行为,倒逼绿色生产。
南川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年度任务及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南川区“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生态文明建设年度目标任务。认真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形成细化方案。
南川贯彻落实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环境质量为导向的总量控制制度,认真执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早规划,早实施,分解下达“十三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等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完成“十三五”减排年度任务。南川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大观片区、木凉片区、神龙峡片区、天星片区开展试点,在此基础上逐步展开。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项目,完成所有农村居民聚集点生活垃圾治理,7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南川完成山王坪等6个建制镇污水管网延伸工程,协调推进东城污水处理工程和头渡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项目,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扩容建设,启动三泉、山王坪、黎香湖3个旅游乡镇的垃圾压缩站收运站建设。督促推进园区污水处理建设项目,争取早日发挥效用。
有关部门要继续开展环境风险源排查整治,督促中铝重庆分公司、博赛先锋氧化铝完成赤泥渣场环保整治,加快推进双赢磷石膏的综合利用,强化环境监管,保障环境安全。
一、阅读“给定资料1”,指出A市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提升文化竞争力的举措。
要求:
(1)分条概括归纳;
(2)表述准确、完整;
(3)不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