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00分

2003年8月,杰出舞蹈家杨丽萍在昆明推出了歌舞剧《云南映象》,《云南映象》提出了一个新词:原生态。2004年,文化部开始征用这个概念,制订和实施抢救性文化挖掘计划。2006年央视举办第12届央视青年...

2003年8月,杰出舞蹈家杨丽萍在昆明推出了歌舞剧《云南映象》,《云南映象》提出了一个新词:原生态。2004年,文化部开始征用这个概念,制订和实施抢救性文化挖掘计划。2006年央视举办第12届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增设原生态组比赛,而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更是高举“原生态良歌”的旗帜,成为媒体竞相追踪的焦点。经过三年的培育,“原生态”已成为最热烈的文化时尚。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原生态已变得如此稀缺珍贵,以致它成为21世纪人们主要致力开发的资源。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歌舞极易失传,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而这种挖掘还必须依赖市场和商业的支撑;但这种草根艺术一旦被票房控制,其质朴纯真的原生状态便会荡然无存。另一方面,维系原生态文化的前提,就是维持它赖以生长的民族(地域)的自然与文化空间,而这势必跟原住民走向现代化的生活渴望发生激烈冲突。
我把这种由正题推演出反题的逻辑命题,命名为“杨丽萍悖论”,它来自杨丽萍《云南映象》的启示。这个歌舞剧首次像我们展示了原生态文化的强大魅力,但它被开发出之后,必将失去原生活力,退化成僵死的橱窗标本。一个著名的前车之鉴,就是云南少数民族歌舞。它是80年代的原生态品种,但经过20多年的旅游开发,已被市场之手打造得面目全非,沦为商业艳俗文化的反面样板。
“杨丽萍悖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至今未能解决各国在遗产申报中出现的悖论现象。在旅游局、文物局和环保部门之间,保护和开放的博弈经久不衰,文官们的相互抱怨和指责,回荡在21世纪中国的文化开发现场。
与“杨丽萍悖论”相似的是“嬴政悖论”。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废除六国,建立“车同轨”和“书同文”的技术-----文化体系,无疑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并为秦帝国大战略工程-----长城、阿房宫和墓室的建造提供了最广阔的资源,但它同时也是区域文明的严酷杀手。在秦统一六国之后,强大发达的吴越文化、楚文化和蜀文化等,毫无例外地遭到了致命的摧毁。而区域文明的死亡,则反过来激发了地方贵族的反叛欲望,加剧了帝国的行政危机。
在走向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将继续面临各种文化悖论的困扰。二十世纪就是年代兴起的新建筑浪潮,令中国的大中城市迅速完成旧城的改造,现代化的生活梦想,变得唾手可得,但它同时也摧毁了城市历史脉络,令文化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并瓦解了人与城市的内在和谐,造成了梦的永久性破裂。这种任何权利都无法解决的悖论,应当以北京的 “国家大剧院”来命名,因为正是这枚梦式“巨蛋”,充分表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困局。对什么是“杨丽萍悖论”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指保护原生态文化反而造成其退化僵死,维系原生态赖以生长的自然文化空间却与现代文明产生激烈冲突的文化困局
B必须依赖市场和商业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的抢救性保护现象
C在旅游局、文物局和环保部门之间,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还是开放的问题而进行的经久不息的争论
D是一个由正题推演出反题的逻辑命题,也是一个各国都遇到的世界性难题,它同“赢政悖论”一样,都是困扰着我们的文化悖论
  • A.2003年8月,杰出舞蹈家杨丽萍在昆明推出了歌舞剧《云南映象》,《云南映象》提出了一个新词:原生态。2004年,文化部开始征用这个概念,制订和实施抢救性文化挖掘计划。2006年央视举办第12届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增设原生态组比赛,而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更是高举“原生态良歌”的旗帜,成为媒体竞相追踪的焦点。经过三年的培育,“原生态”已成为最热烈的文化时尚。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原生态已变得如此稀缺珍贵,以致它成为21世纪人们主要致力开发的资源。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歌舞极易失传,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而这种挖掘还必须依赖市场和商业的支撑;但这种草根艺术一旦被票房控制,其质朴纯真的原生状态便会荡然无存。另一方面,维系原生态文化的前提,就是维持它赖以生长的民族(地域)的自然与文化空间,而这势必跟原住民走向现代化的生活渴望发生激烈冲突。 我把这种由正题推演出反题的逻辑命题,命名为“杨丽萍悖论”,它来自杨丽萍《云南映象》的启示。这个歌舞剧首次像我们展示了原生态文化的强大魅力,但它被开发出之后,必将失去原生活力,退化成僵死的橱窗标本。一个著名的前车之鉴,就是云南少数民族歌舞。它是80年代的原生态品种,但经过20多年的旅游开发,已被市场之手打造得面目全非,沦为商业艳俗文化的反面样板。 “杨丽萍悖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至今未能解决各国在遗产申报中出现的悖论现象。在旅游局、文物局和环保部门之间,保护和开放的博弈经久不衰,文官们的相互抱怨和指责,回荡在21世纪中国的文化开发现场。 与“杨丽萍悖论”相似的是“嬴政悖论”。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废除六国,建立“车同轨”和“书同文”的技术-----文化体系,无疑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并为秦帝国大战略工程-----长城、阿房宫和墓室的建造提供了最广阔的资源,但它同时也是区域文明的严酷杀手。在秦统一六国之后,强大发达的吴越文化、楚文化和蜀文化等,毫无例外地遭到了致命的摧毁。而区域文明的死亡,则反过来激发了地方贵族的反叛欲望,加剧了帝国的行政危机。 在走向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将继续面临各种文化悖论的困扰。二十世纪就是年代兴起的新建筑浪潮,令中国的大中城市迅速完成旧城的改造,现代化的生活梦想,变得唾手可得,但它同时也摧毁了城市历史脉络,令文化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并瓦解了人与城市的内在和谐,造成了梦的永久性破裂。这种任何权利都无法解决的悖论,应当以北京的 “国家大剧院”来命名,因为正是这枚梦式“巨蛋”,充分表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困局。对什么是“杨丽萍悖论”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B.指保护原生态文化反而造成其退化僵死,维系原生态赖以生长的自然文化空间却与现代文明产生激烈冲突的文化困局
  • C.必须依赖市场和商业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的抢救性保护现象
  • D.在旅游局、文物局和环保部门之间,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还是开放的问题而进行的经久不息的争论
  • E.是一个由正题推演出反题的逻辑命题,也是一个各国都遇到的世界性难题,它同“赢政悖论”一样,都是困扰着我们的文化悖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 单选题 1.00分
  • A.法国作家雨果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雨果这句话意在强调:
  • B.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 C.理想受生活存在的制约
  • D.人要有物质生活,又要有精神生活
  • E.人的存在由高到低可以分出不同层次
2 单选题 1.00分
  • A.人类对技术的乐观或悲观倾向由来已久,但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爱德华·泰纳的说法可能会使你大吃一惊:技术不仅没有给人类缔造福祉,反而极大地报复了人类。技术反噬人类的事例,我们可以举出许多。但我们与其把泰纳的说法当成一种绝望的声音,不如把它视为一种警告。日益复杂的技术文明常常会带来无法预料的结果,这些结果与人们当初的良好愿望大相径庭。 最能准确概括上述文字内容的是:
  • B.泰纳的说法表现出对技术的悲观倾向,我们对科学技术的看法应该是乐观的,但也应该吸取泰纳说法中的有益因素
  • C.我们不能因为泰纳的说法而对技术绝望,但应对技术可能带来的无法预料的后果保持警惕
  • D.泰纳的说法并不是危言耸听,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已经印证(或者部分印证)了泰纳说法的合理性
  • E.泰纳的说法缺乏辩证,他只是认识到技术对人类的疯狂报复。而没有认识到技术毕竟还是掌握在人的手中
3 单选题 1.00分
  • A.陶器是人类的一项重要发明,他的产生和古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古人大多依山傍水而居,他们需要寻找汲水、贮水、贮存和蒸煮食物的器具,而此时人类已知道土壤加水后会具有可塑性,并在用火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为陶器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又因为陶器不易携带,既笨重又容易破损,所以陶器的起源必然还与人类的定局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推测,定居后的古人为了使纸条编制的器皿耐火和密致无缝而为其涂上黏土,后来发现经过火烧后,黏土部分变得十分坚硬,进而直接用黏土烧制成器,于是发明出原始的陶器,可以说,陶器是反映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史书”。 最能准确概括上述文字内容的是:
  • B.陶器是一项重要的发明
  • C.促成人类发明陶器的条件
  • D.陶器的起源凝结了人类的智慧
  • E.陶器是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史书
4 单选题 1.00分
  • A.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开播后,在网络和电视上创造了收视奇迹,并跃居微博话题榜首位。许多观众说,喜欢《舌尖上的中国2》就是因为它不仅拍摄了美食,并讲述了做美食的人和事。其中浓浓的乡情更让不少背井离乡打拼的人流下了眼泪。也有网友说,看到人们准备食材付出的艰辛,让人在体味美食的同时学会感恩。 最合适做上述文段标题的是:
  • B.佳片掀起收视潮 温情打动观众心
  • C.体味美食学感恩 乡愁打动观众心
  • D.温情催人双泪垂 乡愁打动观众心
  • E.新作追求国际化 温情打动观众心
5 单选题 1.00分
  • A.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是中国古代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度过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将廉价的制作材料、精巧的设计思想和深刻的数理内涵整合在一起,组合为一种气质非常独特的计算体系,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最能准确概括上述文字中珠算特点的是:
  • B.珠算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C.珠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 D.珠算材料廉价、设计精巧,形成了独特的计算体系
  • E.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长期以来,中国人一直使用珠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