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题 15.00分

案例: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题。 磨 ①老话常讲“十年磨一剑”,这里的磨,是一种品质的保障。文人常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里的磨,是一种艺术上的不懈追求。 ②中央电视台曾播出过一部...

案例: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题。

①老话常讲“十年磨一剑”,这里的磨,是一种品质的保障。文人常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里的磨,是一种艺术上的不懈追求。
②中央电视台曾播出过一部关于漆器的纪录片,片中年近八旬的匠人,带着老花镜,将一根生有到刺的细草伸入漆器雕花的每一条细缝之中,细细打磨,磨完一翻对着灯光细细打量后,再不慌不忙地继续磨。磨好的地方用灯光一照,便漾出一层琥珀色的光辉。整件漆器磨好后如玉雕成一般,温润,晶莹。“磨”使漆器脱胎换骨,精美绝纶。
③“好的漆器是漆出来的,也是磨出来的。”匠人蔼然地说道。这场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匠人以草磨漆器,而文人以心磨诗词。昔有贾岛之“推敲”,“千锤百炼”得一敲字。今有周汝昌三代白首,60余年汇校《红楼梦》。在通往“精致”的路上,“磨”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器具也好,诗词也罢,少了磨,就如同少了点睛之笔的龙,难以腾飞。
④当今社会却恰恰缺失这种“磨”的意识。前日,惊闻某家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教科书,在一册书中竞出现五处错误。记者究其原因,有关人士的解释竟是“出版社需要尽量压缩从编稿到出版的时间,以求盈利。”这令我心中满是凉意——连教材这种最需要“磨”的东西都可以忽略“磨”,何况其他呢 我又忽然忆起那纪录片拍摄的乃是日本漆器,而作为漆器发源地的中国,在国际上却未获得太多认可.这其中是否也因为少了“磨”的缘故 不止漆器,我们的很多国货都因做工粗糙而在竞争中输给“做工精致”的日本,我们和先进国家的差距,是不是就在一个“磨”上面呢
⑤在如今这个所谓讲求效率的时代,“磨”似乎成为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无用功。然而我们忘记了,我们能在灯下欣赏那精致美妙的漆器,正是“磨”带来的悦目享受;我们能在月光下赏析绝妙诗篇,是诗人的“磨”带来的醉心怡情。其实,我们需要那“磨”出来的精致,涤荡弥漫在社会中的浮躁之气,引领人们诗意地栖居。
问题:

请指出该作文的两个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12分)查看材料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 单选题 1.00分
  •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氓》)总角:婴儿一两岁
  • B.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束发:少年七八岁
  • C.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豆蔻:女子十五岁
  •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加冠:男子二十岁
3 单选题 1.00分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 B.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过秦论》)
  • C.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 D.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馆记》)
4 单选题 1.00分
  • A.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边城》)
  •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
  • C.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祝福》)
  • D.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故都的秋》)
5 单选题 1.00分
  • A.能够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理解诗歌内容
  • B.能够引导学生体会节奏、感受诗歌语言
  • C.能够引导学生重视句式,梳理诗歌结构
  • D.能够引导学生感受意境,体会诗歌内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