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题 20分

第三题  拟建连接甲、乙两市的高速公路,采用新建+改扩建方案,全长152km。新建段以甲市为起点,向南布线75km(K0~K75),在K75通过互通H与现有高速公路相接。改扩建段为自互通H向东至乙市的...

第三题  拟建连接甲、乙两市的高速公路,采用新建+改扩建方案,全长152km。新建段以甲市为起点,向南布线75km(K0~K75),在K75通过互通H与现有高速公路相接。改扩建段为自互通H向东至乙市的长77km(K75~K152)现有高速公路路段。新建路段为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4.5m,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车速100km/h。改扩建路段由双向四车道改为双向六车道,路基宽度由22.5m改为33.5m,单侧或双侧加宽,水泥路面改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车速由现状80km/h提升至100km/h。
  工程施工期在K72附近设置1处沥青拌合站,站内设拌合楼、沥青储罐、料场、辅助生产建筑物等。采用间歇式热拌工艺,矿粉、烘干的碎石和砂与经柴油导热油炉加热的沥青在拌合楼内搅拌后出料。
  公路K6+000~K9+400路段与西侧已建铁路平行布线,公路红线距铁路外轨中心线60m,距西侧居民点M1临路建筑10Om。
  公路K30~K45路段经过山岭区,植被以天然林为主,郁闭度较高。其中,K32~K36东侧有一省级自然保护区,公路距保护区边界最近距离为300m,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保护动物大灵猫、林麝。K30~K45路段部分为桥梁、隧道,部分为路堤、路堑,工程可研提出拟在该路段设置动物保护通道。
  公路K59~K66路段经过平原区,分布有人工林地、水田、鱼塘、沟渠、小型河流,河流均由西向东流向湖泊L。K61~K62+600东侧有一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距公路最近距离为500m,主要保护对象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及两栖保护动物虎纹蛙和鸟类繁殖地,公路跨越小河处设置桥梁,其他路段采用高路基(平均高度3.5m)。
  公路K145~K146路段向南单侧扩建。居民点M2位于该路段北侧,距离公路红线55m,执行2类声环境质量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原路堤边设有一道声屏障,现状监测降噪效果4dB(A)。在不考虑插入损失情况下,工程运行中期M2的昼、夜噪声预测值分别为63dB(A)、57dB(A)。工程可研针对居民点M2声环境质量中期达标要求,拟保留现有声屏障,增设一道降噪效果相同的声屏障。
  拟在居民点M1临路建筑物前1m(距地面1.2m)设噪声监测点,昼夜各测1次(2天),每次20min。在回收的500份公众问卷中有5%公众建议,K61~K62+600路段架桥替代高路基。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给出沥青拌合过程中的主要大气污染因子。 针对居民点M1的监测方案是否合适?说明理由。 为确定保护动物通道位置,应了解K30~K45路段哪些生态关键信息? 居民点M2采取工程可研提出的降噪措施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 解析题 20分
第三题  拟建连接甲、乙两市的高速公路,采用新建+改扩建方案,全长152km。新建段以甲市为起点,向南布线75km(K0~K75),在K75通过互通H与现有高速公路相接。改扩建段为自互通H向东至乙市的长77km(K75~K152)现有高速公路路段。新建路段为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4.5m,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车速100km/h。改扩建路段由双向四车道改为双向六车道,路基宽度由22.5m改为33.5m,单侧或双侧加宽,水泥路面改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车速由现状80km/h提升至100km/h。
  工程施工期在K72附近设置1处沥青拌合站,站内设拌合楼、沥青储罐、料场、辅助生产建筑物等。采用间歇式热拌工艺,矿粉、烘干的碎石和砂与经柴油导热油炉加热的沥青在拌合楼内搅拌后出料。
  公路K6+000~K9+400路段与西侧已建铁路平行布线,公路红线距铁路外轨中心线60m,距西侧居民点M1临路建筑10Om。
  公路K30~K45路段经过山岭区,植被以天然林为主,郁闭度较高。其中,K32~K36东侧有一省级自然保护区,公路距保护区边界最近距离为300m,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保护动物大灵猫、林麝。K30~K45路段部分为桥梁、隧道,部分为路堤、路堑,工程可研提出拟在该路段设置动物保护通道。
  公路K59~K66路段经过平原区,分布有人工林地、水田、鱼塘、沟渠、小型河流,河流均由西向东流向湖泊L。K61~K62+600东侧有一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距公路最近距离为500m,主要保护对象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及两栖保护动物虎纹蛙和鸟类繁殖地,公路跨越小河处设置桥梁,其他路段采用高路基(平均高度3.5m)。
  公路K145~K146路段向南单侧扩建。居民点M2位于该路段北侧,距离公路红线55m,执行2类声环境质量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原路堤边设有一道声屏障,现状监测降噪效果4dB(A)。在不考虑插入损失情况下,工程运行中期M2的昼、夜噪声预测值分别为63dB(A)、57dB(A)。工程可研针对居民点M2声环境质量中期达标要求,拟保留现有声屏障,增设一道降噪效果相同的声屏障。
  拟在居民点M1临路建筑物前1m(距地面1.2m)设噪声监测点,昼夜各测1次(2天),每次20min。在回收的500份公众问卷中有5%公众建议,K61~K62+600路段架桥替代高路基。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给出沥青拌合过程中的主要大气污染因子。 针对居民点M1的监测方案是否合适?说明理由。 为确定保护动物通道位置,应了解K30~K45路段哪些生态关键信息? 居民点M2采取工程可研提出的降噪措施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2 解析题 20分
第五题 公路改扩建  某地拟对现有一条三级公路进行改扩建。现有公路全长82.0km,所在地区为丘陵山区,森林覆盖率约40%,沿线分布有旱地、人工林、灌木林、草地和其他用地。公路沿线两侧200m范围内有A镇、10个村庄和2所小学(B小学和C小学)。A镇现有房屋结构为平房,沿公路分布在公路两侧300m长度的范围内,房屋距公路红线10.0m~20.0m不等;B小学位于公路一侧,有两排4栋与公路平行的平房教室,临路第一排教室与公路之间无阻挡物,距公路红线45.0m,受现有公路交通噪声影响。公路沿途有1座中型桥和5座小型桥,中型桥跨越X河,桥址下游1.0km处有鱼类自然保护区。
  改扩建工程拟将现有公路改扩建为一级公路,基本沿现有公路单侧或双侧拓宽,局部改移路段累计长约8.2km,改扩建后公路全长78.0km,路基平均高度0.5m。其中,考虑到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改扩建公路不再穿行A镇,改为从A镇外侧绕行;在途径B小学路段,为不占用基本农田,公路向小学一侧拓宽,路基平均高度0.3m;拟在跨X河中型桥原址上游800m处新建一座跨越X河的中型桥,替代现有跨河桥。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给出B小学声环境现状监测要点。 为评价改扩建工程对A镇声环境的影响,需要调查哪些基本内容? 为了解公路沿线植物群落的类型和物种构成,哪些植被类型需要进行样方调查? 跨越X河的新的中型桥梁设计应采取哪些环保工程措施。
3 解析题 20分
第三题 高速公路  某省拟建一条全长210km的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连接甲乙两个城市,高速公路设计行车速度100km/h,路基宽度26m,平均路基高2.5m。
  沿线地貌类型低山丘陵、山间盆地、河流阶地等,在山岭重丘区拟开凿一条隧道,隧道长4500m,埋深50~200m,隧道穿越的山体植被为天然次生林,山体主要为石灰岩,山脚下有一条小河,沿河村落的居民以河水为饮用水源。
  高速公路有4km路段伴行一处重要天然湿地,线路距湿地边缘最近距离为50m。
  公路以一座大桥跨越A河,河中设3处桥墩,桥下游5km范围内有一县城的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
  有3km路段沿山谷盆地从张家庄(80户),李家庄(18户)两个村庄中间穿过,道路红线距张家庄前排住宅110m,距李家庄前排住宅27m,声环境现状达1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高速公路达到设计车流量时,张家庄的预测等效声级昼夜分别为62.6dB(A)、57.6dB(A),李家庄的预测等效声级昼夜分别为68.1dB(A)、63.1dB(A)。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环保角度考虑,跨A河大桥桥位选址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给出本题目隧道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关注的主要内容。 为保护湿地,本项目施工布置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分别说明声环境影响评价时张家庄、李家庄适用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简要说明对李家庄需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
4 解析题 20分
东南沿海某市拟建的西北绕城高速公路由主线和一条连接线组成。主线全长57.55km,按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100km/h,路基宽度33.5m。主线起点(K0+000)接城西已建高速互通,在城区外围向东北方向展线,以桥梁形式(K26+120~K28+480)跨越H江后向东延伸,终点接城东北另一在建高速互通。连接线全长12.32km,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80km/h,路基宽度23m,起点(LK0+000)从主线T互通(K32+310)处引接,向北延伸至终点C镇(LK12+320;)。连接线起点~LK6+330为新建段,LK6+330~终点为利用现有二级公路扩建段。 工程沿线地势总体平缓,局部为山地丘陵。H江大致呈西北-东南流向,径流随季节变化,夏丰冬枯。H江大桥桥位附近河道平顺微弯,桥位处大堤之间河道宽度600m,水域环境功能为Ⅲ类。大桥在河道中设有桥墩,采用钢围堰临时围护进行涉水桥墩基础施工。 根据历史资料,H江鱼类资源丰富,有鳗鲡等3种珍稀保护鱼类,3种鱼类均有洄游习性,洄游期3月~5月、10月~11月。H江大桥桥墩处无珍稀保护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分布,但桥墩位于鱼类洄游通道上。H江大桥桥位上游190m~5000m段右岸江滩为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华结缕草等保护植物、冬候鸟(越冬时间11月~翌年3月上旬)及其栖息生境。环评机构拟于4月~5月在大桥桥位附近开展水域和陆域生态现状调查。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大桥桥墩建设对桥位附近H江水文情势影响较小,但提出跟踪监测该河段江滩冲刷或淤积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抛石护滩等措施。工可报告环境保护篇章提出:大桥桥墩围堰在枯水期11月至翌年3月施工,施工期控制夜间光照时间和强度;运行期桥台不设置强光灯,桥面采用降噪减震材料,车辆禁鸣等措施;为防止化学品运输车辆事故泄露物直接流入河道,大桥设置桥面径流收集管,河堤两侧设置事故池。 连接线扩建段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有7处居民点,其中A居民点住宅多为二层建筑物,呈三排沿路(LK8+000~LK8+200)平行布置,临路第一排、第三排建筑物距离公路中心线分别为40m、80m,该居民点无工业企业、交通噪声源。为预测公路建设后对A居民点的声环境影响,环评机构拟在公路LK8+100处垂线方向设置3个声环境现状监测点。测点N1、N2分别设置在临路第一排、第三排建筑物窗前,测点N3设在距公路中心线160m的农田处。 【问题】1.大桥桥位附近生态现状调查时间安排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问题】2.给出本项目鸟类现状调查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问题】3.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跟踪监测H江大桥桥位附近河段冲淤变化的目的。 【问题】4.给出确定大桥事故池容积应考虑的因素。 【问题】5.选择N2作为背景值进行A居民点声环境影响预测是否合理?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