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题 20分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下面七年级音乐课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点评。 【教学课题】海顿和他的《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交响曲》) 【教学目标】 学生...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下面七年级音乐课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点评。
【教学课题】海顿和他的《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交响曲》)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感受、体验、探究了解海顿的代表作品《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乐特点,并唱会歌曲主题旋律。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听辨出交响乐队中乐器的不同音色。
知道变奏曲式以及变奏手法.并能通过音响对乐曲中的变奏手法进行判断;能够在对比中听辨出欧洲古典乐派的音乐风格.并能够记住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海顿及主要贡献。
【教学过程】
(一)听音模唱
1.教师带领学生做听音模唱练习:
(1)用“u”演唱。
(2)用音名演唱。
2.教师带领学生做和弦连接练习。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体验古典主义时期的简单和声特点。
(二)学唱主题
1.教师给出节奏型后引导学生将模唱旋律做节奏变化练习。
2.学生听写教师所给节奏音型,并进行练习。
3.教师带领学生完整聆听主题旋律,出示主题旋律。
4.唱主题感受力度及速度变化。
(1)带领学生边看边模仿指挥家的指挥片段,感受强弱力度如何表现。
(2)带领学生边指挥边按照强弱视唱主题。
(3)教师将指挥换成节拍器带领学生唱主题,在体验强弱力度变化的同时,感受速度相当稳定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能在教师的引领下感受古典主题时期力度变化简单、速度相对稳定的特点。同时,训练学生看懂指挥的习惯。
(三)体验主题变奏方法
1.体验变奏方法之一——附加旋律。
(1)依旧用节拍器作为指挥,教师用钢琴演奏附加旋律,将主题进行变化。
(2)教师在学生演唱的主题旋律上方用小提琴继续做附加旋律的演奏。
2.体验变奏方法之二——变化节奏。
(1)教师引导学生变化主题旋律节奏。
(2)学生演唱,体验变化节奏的变奏手法。
3.体验变奏方法之三——变化音色。
(1)教师播放三段音乐片段,回答主题旋律的音色发生怎样的变化?
(2)学生视听三段音乐片段,在学案上写出老师提出的问题。
第一段:主题旋律是由管乐器演奏的。
第二段:主题旋律是由弦乐器演奏的。
第三段:主题旋律是由全乐队加定音鼓乐器演奏的。
4.体验变奏方法之四——变化调式。
(1)教师引领学生按照学案上的提示,将刚才熟唱的主题旋律转换成小调式,写出旋律并演唱。
(2)学生根据学案的提示尝试完成并演唱。
5.归纳总结变奏曲及变奏曲式。
【设计意图】教师在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深度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对各种音乐要素的变化加以充分体验和感受,清楚地认识到作品中所运用的不同的变奏手法。
(四)完整聆听《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1.教师播放音乐.要求学生记录变奏的顺序。
2.学生聆听音乐,记录出现的变奏顺序。
主题+变奏一(附加旋律)+变奏二(变化调式)+变奏三(变化节奏)+变奏四(变化音色)+主题
3.介绍作曲家海顿。
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交响乐之父”。确立了交响乐的规范.形成典型的古典交响曲模式——四个乐章:快板奏呜曲式一慢板变奏曲式一快板小步舞曲一快板曲终。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在完整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听辨出四个变奏方法的顺序,验证他们对几种变奏方法是否掌握。借此适时让学生了解海顿对交响乐的重要贡献。
(五)总结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1.总结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和声相对简单、力度变化简单、速度相对稳定、结构严谨规范。
2.聆听两个音乐片段。学生从中辨别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本课的欣赏教学活动,在让学生学习了解变奏手法及变奏曲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简要总结古典主义的风格特点,并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 单选题 1分
  • A.教师在课堂上播放音乐之后.学生表达对于音乐的感受
  • B.在学完本节课的内容之后.学生将歌词改编成自己喜欢的诗词
  • C.结合熟悉的影视片,学生表述对于其背景音乐的看法及认识
  • D.学生自由结组.并以小组形式上台演唱
2 单选题 1分
  • A.审美体验价值
  • B.创造性发展价值
  • C.社会交往价值
  • D.文化传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