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题 20分

给定资料1:   在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2016年要“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   “十三五”规划纲要特别提出,“以区域...

给定资料1:
  在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2016年要“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
  “十三五”规划纲要特别提出,“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从这两份重要文件的相关表述不难看出,未来我国区域发展将更加注重统筹协调,“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推进实施,将对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起到总体优化和战略提升的作用,将有助于形成内外统筹、南北互动、东中西协调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在云南、陕西、贵州等省调研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协调发展问题,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家住福州的李晓婕,好友在赣州打工。过去坐火车得花十多个小时,非常辛苦。如今,随着赣瑞龙铁路的开通,赣州到福州时间缩短一半多,又快又便捷。这条铁路结束了赣南闽西革命老区无动车的历史,不仅方便沿线百姓出行,还催生出“动车+旅游”的红色旅游热,助力老区驶入发展“陕车道”。
  如今,区域协调发展已经发挥出“1+1>2”的功效,三大战略的加快实施,促进了各地区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开发开放,拓宽了经济发展新空间。

给定资料2: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博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然而,“一带一路”的版图有多大,矛盾和阻力就有多大。一句话概括“一带一路”:水深、浪急、有好鱼。“一带一路”作为国家三大战略之一,近两年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格外关注。B大学L教授说,“一带一路”有四大主体资源: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两者如车之两轮,需要同步驱动;学者、专家、智库是第三大主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中枢和大脑,要为“一带一路”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而媒体是第四大主体。说是四大主体资源,但显然不只是它们,还包括非政府组织、民间群体甚至中国的游客,这都属于主体资源。但现状是四大主体基本上是分散的,相关资源整合严重不足。比如,有很多地方政府、企业和高校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院,但大多数单位只不过是挂一块牌子而已,没有进行实地调研,甚至没有专业的研究人员,最终很难向社会提供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而国内主体资源的碎片化必然无法形成合力,无法对接国际资源。
L表示,要实现联动效应,就要进一步识别主体资源,对接主体资源。建立“一带一路”智慧园区,我们要发挥中国自身的话语权,打造中国智谷。其中四大主体资源很重要,让主体资源在智慧园区里交流互动,强化产、学、研的对接流动,孵化出我们所需要的“一带一路”人才。智谷作为一个平台纽带,可以统一规划资源,优化配置组合,最终发挥出“1+1>2”的合力。
  G智库学术委员Z认为,断裂是“一带一路”的最大痛点。国内出现“行政区划式”的发展现象,不同地区在竞争中各行其是,有些地区发展也有同质色彩,抬高自己,排挤别人。举例来说,西北五省都是做陆上丝绸之路的,但目前西北五省联合发力的现象很少见。依然是传统的各自规划,各自落地。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都在积极寻找主导权和优势资源,难免造成“抬高自己、排挤别人”的不良局面,整体来看,各省不仅没能形成合力优势,反而在内部竞争消耗。区域性的经贸合作目前没有形成联动效应,这就是痛点所在。“行政区划式”表现在区域内部一些大的经贸合作没有充分的配合、协调、互补和规划,更多的是区域性的自我规划,没有形成区域性联动。
  Z还说,2015年新疆亚欧博览会,他在西北调研的时候发现临近的省份,比如甘肃、青海、宁夏等基本不知道这个博览会,这就失去了机遇,失去了联动。退一步讲,即使知道新疆的亚欧博览会很多省份的想法也不对,认为跟自己没关系,只是新疆的企业服务于欧亚的五十几个国家。这并不是个别现象,中国经济似乎一直都有一个惯性:排他主义的地方化和保守主义的本地化。他认为,“一带一路”的地区联动,要形成省际的“一带一路”政策协调和项目联合推进机制,比如大型经贸论坛和旅游合作开放等。
  D大学国际战略研究所M教授说,“地缘上挨着谁,就和谁合作”,比如内蒙古连通蒙古国及俄罗斯远东,云南连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战略推进按地域划分,而非按需求划分,这样发展“一带一路”也会有不小的弊端。比如广西对东盟十国发力,新疆在中亚五国做文章,内蒙古对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力。这种发展模式的短板在于经济结构高度单一、高度同质,新疆卖的产品中亚五国有,广西卖的产品东盟十国有。这种地缘就近的合作不是双向的互补,而是单向的输出,甚至有低水平重复竞争的色彩,不符合当下经济合作的新趋势。
  M说,现在有一种新的模式,以宁夏为例,宁夏是内陆省份,谁也不挨着,它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飞地(经济)合作模式(飞地经济是指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寻求与阿拉伯的合作。他认为,未来的合作模式还需要往需求导向上靠拢,这才是真正的互联互通。
  
给定资料3:
  以张家口为背景地的农村电影《光棍儿》,导演是张家口出来的郝杰,这个原生态电影展示了当地农村的真实景况,能够吃上饭但娶不起媳妇,种西瓜卖不了太好的价钱,农业发展模式与文化生活相对落后、贫瘠。很难想象,此地离北京只有200公里。
  在中国东部沿海,有两个市场内生的庞大城市群坐落于珠三角和长三角,但京津冀城市群一直停留在相对孤立的状态,在硕大无朋的北京之后是尴尬的直辖市天津,以及参差不齐的传统制造业城市与幅员辽阔的农村地区。经济学上的“虹吸效应”是指在区域经济的某一地区,由于特定的区位优势,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会将相邻地区的人才、投资和消费等吸引过去,造成被吸引地区经济发展的缓慢,同时加速吸引地区的经济发展。
  京津对河北的“虹吸效应”存在已久,且“虹吸效应”太强。北京由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天然优势,总部经济效应明显,到2013年年底,北京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企业的总部,总部在北京的企业数量将近4000家,拥有资产近83万亿元,吸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300万,总部经济效应的存在强化了北京的磁力作用,导致资源向核心区域聚集,对津特别是河北地区产生“虹吸效应”。北京如同巨大的吸管仍在鲸吞各类资源,这就导致人财物源源不断涌入北京。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缓慢,核心问题是行政壁垒的束缚,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生产要素长期集中,导致京津冀内部市场要素发育缓慢,行政体制僵化,长期以来政府的干预导致京津冀资源配置极不均衡,人才、资源、资金长期聚集在北京手中,而河北的产业还在依靠劳动力、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扩张,资源浪费严重,环境牺牲较大。据统计,2014年河北省第二产业的比重达到了51.1%,工业大而不强的矛盾十分突出。
  京津冀三地公共服务资源不均衡的情况极为突出,比如,在教育方面,北京和天津的高考一本录取率是24.33%和24.52%.河北只有9.03%。再比如,医疗资源方面,河北总人口是北京的3倍多,但是河北的三级医院数比北京还少7家,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较少。据统计,北京三级医院的外地患者中河北患者最多,占四分之一。此外,三地的社会保障标准也不一样,河北的保障水平要比北京和天津低不少。尤为突出的是,目前河北仍有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39个,大部分属于革命老区,其中环首都贫困县9个。如果把这样的数据差异放到国际坐标系上考察,这种区域发展差距如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在我国.面对一个地缘相接的区域之间存在如此大的发展差距现实,实在不得不令人反思。
  由于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过度聚集,北京、天津的大城市病日益凸显,人口增长较快,到2014年年底,北京的固定人口为2114.8万人,流动人口800万,人口密度达到1.6637万人/k㎡,远远超过了北京人口容量1800万人的红线,人口增长较快且无序导致了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治安形势严峻、房价过高、水资源和能源短缺、雾霾持续等一系列问题产生,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化解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刻不容缓。
  虹吸效应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河北省经济的健康发展,2014年河北省的人均GDP为39991元,为北京的40%,天津的37%;2015年2月,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相对较差的十个城市中,河北占了六个,造成污染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河北省产业与能源结构的不合理,以2014年北京、河北的三次产业比重为例,北京的三次产业结构为0.7:21.4:77.9,河北省为11.7:51.1:37.2,北京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而河北省的主导产业依然为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偏重,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的钢铁、电力、医药化工、水泥、建材等行业依然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这样的产业结构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损害。
  为改变这一现象,《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于2015年4月30日获批。按照现有规划,京津冀一体化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一部分非政治中心的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实际上,京津冀城市群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北京辐射了整个北方经济区,北京是否市场化直接决定环渤海、东北、西北能否市场化。接通公共服务,使京津冀资源要素流转,形成市场化的城市群,成为中国的增长极,将是中国经济之幸。
  
给定资料4:
  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形成了经济社会大系统。在中国众多区域发展规划中,长江经济带是非常特殊的一个。一方面,长江流域近些年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升,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另一方面,我们的母亲河也不堪重负,疲态尽显,有些区域已经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一旦在中国举足轻重的长江流域出现不可逆转的生态问题,将酿成中华民族的心腹之痛。
  更严峻的一点在于,很多人对长江流域生态危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在多数人眼中,京津冀地区由于常年饱受雾霾困扰,生态保护迫在眉睫,而流动不息的长江似乎没那么糟。可事实上,近些年,长江生态系统警钟已不时敲响:长江水质不断恶化,沿线水污染事件多发,很多住在长江边的民众也面临吃水难题;白鳍豚、白鲟多年不见踪迹,长江江豚仅余千头,稀有物种生存境况纷纷告急……长江经济带发展全面推进之年,也迎来了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
  2016年1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重庆召开座谈会时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呼之欲出之际,习近平此番讲话被认为是中央对长江经济带全域发展战略的重新谋划。
  地处长江之“腰”的湖北,一直被看作促进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的重要区域,湖北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径探索也一直备受关注。
  重庆座谈会结束后的1月8日,时任省委书记李鸿忠即赶回湖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李鸿忠在常委会上提出,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按照“建设生态长江、涵养文化长江、繁荣经济长江”的思路,深入统筹谋划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三个长江”是中共湖北省委提出的长江经济带发展理念。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说,湖北省委把“三个长江”中“建设生态长江”提到首位,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
  早在2014年湖北省“两会”时,时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参加恩施、黄冈、咸宁、襄阳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全省经济工作要坚持“市场决定取舍、绿色决定生死、民生决定目的”,这一表述被概括为湖北发展的“三维纲要”。
一年之后,同样是湖北省“两会”,省政府的工作报告将“三维纲要”提法顺序进行了调整,将“绿色决定生死”提到了首位。
  “绿色超越市场置于首位,表明了湖北省关于绿色发展的思路调整。”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城市处处长陈宏斌说。
  “武汉,每天不一样。”如今在武汉街头,随处可见这样一句宣传语。这不仅是这座城市飞速发展的见证,更是湖北省对快速发展的兴奋与迫切。
  “坚持生态优先,并不是不发展经济,而是要在生态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的前提下,依托长江水道,统筹岸上水上,正确处理防洪、通航、发电的矛盾,自觉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湖北省发改委一位处级官员称。
  事实上,发展不够是湖北最大的实际,对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湖北表现出更加迫切的心情。2015年6月,湖北省政府关于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出台。其中在提出的诸多任务里,黄金水道开发利用和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带方面“可做的文章最多”。
  长江航务局规划处处长谈怀秋说,航运在当前五种主要运输方式中是最绿色环保的。国家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提出要建设立体交通走廊,“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对于湖北而言,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抓紧开展长江中游“645”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力争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尽早开工建设。
  实际上,提升长江黄金水道本来就是一种绿色开发。秦尊文认为,改善通行条件最终目的是提升水运能力,因此,湖北需要整合港口、航运企业资源,才能从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利用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不搞大开发”也迫使湖北的产业转型升级“提速”,陈宏斌说,湖北省已出台《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纲要》《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为此,由省财政出资400亿元,引导社会资本设立2000亿元左右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产业基金已挂牌,预计最终可撬动1万亿元左右的产业投资规模。”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东西部,沿江共有11个省市,加上历史上长江沿岸各地的经济联系并不紧密,东中西部的差异巨大。这注定各省在基础设施投入,沿江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消除污染,调整产业结构,聚集高端人才等方面,都面临着合作的难题。
  陈宏斌说,为了突破区域协作发展的困局,2012年2月10日,湖北、江西和湖南三省共同签署了《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希望借此推动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中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5年3月26日,国务院发函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中三角”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
  目前,以长沙、南昌、武汉为代表的长江中游城市已在医疗、社保、教育、科技、水生态保护等方面有所探索,包括三地之间职工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结合三省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建立招商信息共享合作机制,鼓励企业相互投资和错位互补发展等。
  相对于共享,生态修复治理上的跨区域协作更加迫切。在秦尊文看来,目前,正在建设的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都是在“共饮长江水”的维系之下。要维护长江的生态安全,三省应建立高效、统一、严格一致的生态文明体系,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生态转移支付制度,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建立上游和下游、农村和城市、生态受益区和生态保护区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
  
给定资料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高度,深刻把握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大势,以宏阔的全球视野和卓越的战略远见,相继提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这不仅为调速换挡中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澎湃动能,同时也为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提供了“中国机遇”和“中国方案”,提振了世界信心,彰显了大国担当。
  “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辉,体现着坚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握事物,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有上则有下,有此则有彼。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容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回顾历史,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协调发展规律的认识——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形成的“统筹兼顾”“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到改革开放后陆续提出的“两手抓”战略方针,再到“处理好十二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重大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入不仅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发展理念逐步升华,更昭示了唯物辩证法在解决我国发展问题上的方法论意义。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只有弥补短板和薄弱环节,才能从中拓宽发展空间、寻求发展后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说。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根据“给定资料”,先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要求:理解准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不超过400字。
  1、“一带一路”主体资源=企业+政府+(学者、专家、智库)+媒体。
  2、F市S区位于某省南部,在历经工业高速发展后,开始面临土地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压力加大、发展空间受限等难题,而区内的企业普遍发展态势良好,有产业布局与扩张的需求。Q市Y县级市地处某省中部,是重要道路通道和交通大动脉,区位优势明显,开发成本较低,可满足大工业建设用地需求;但发展瓶颈为资金相对欠缺、产业基础相对落后。二者可通过发展“飞地经济”实现资源互补。
  3、为响应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号召,A、H、R、W等地相继提出一系列沿江开发战略,分别以各行政区划为范围,以实现本地最大利益为目标,增强区域竞争力。这极大减轻了长江的生态压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 解析题 20分
给定资料1:
  2016年8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青海调研考察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习近平说,“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青海生态地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就在这个评价里。
  看看地图就明白了。中国最大的盐湖在青海.长江、黄河、澜沧江3条大河也都发源于青海。这里既是生态资源的宝库,又是生态安全的屏障。
  从自身说,青海的生态保护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大局说,青海的生态保护,尤其是对三江源“中华水塔”的保护又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的大事。如果三江源这个“水塔”的“储水”“配水”能力退化,或者不能确保流出“一江清水”,下游生态就会加剧恶化。
  生态保护是全国一盘棋。习近平要求青海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不仅要让青海的生态资源永续造福人民,更要为下游的生态建设提供保障。习近平常讲,生态环境保护“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就是这个意思。
  考察期间,习近平对青海生态保护定目标、下任务,要求青海“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强调要坚持保护优先,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使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主体功能得到全面加强。要统筹推进生态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美丽城乡建设……。
  习近平对生态保护一直非常重视。历次国内调研和历年全国两会,生态保护问题都是他关注的重点。而且,一定会抓落实、抓反馈。
  2016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财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求青海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这次青海考察,就是来看落实,并进一步提出要求。
  同样是在全国两会,习近平叮嘱黑龙江代表团要保护好湿地,同时,他重点询问了大小兴安岭停伐转型情况。
  两个月后,习近平便来到黑龙江调研。专机从北京直飞“祖国林都”伊春,主要就是考察林区转型。
  登上黑瞎子岛,习近平又实地察看保护与开放开发总体规划,要求保护生态,留一张“白纸”。
  一手抓落实,另一手就是定红线。习近平历次重要讲话,对于生态保护问题,都讲得很重,并反复告诫。
  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严肃强调,“要精心研究和论证,究竟哪些要列入生态红线,如何从制度上保障生态红线”,“列入后全党全国就要一体遵行,绝不能逾越”。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更是对“大树进城”“开山造地”“人造景观”等现象提出批评.强调对搞“假生态”、不计成本追求任期内视觉效果变化的地方干部提出警诫。习近平重视生态保护,既是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又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紧迫任务出发的。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因此习近平才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的问题,往上追都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同时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
  习近平反复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将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上,实际上就是用绿色发展的理念培育新结构、形成新格局.推动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在习近平对东北全面振兴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部署中,就明显带有这方面的布局。这次青海考察,习近平关注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和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关注光伏产业链发展,同样具有战略布局的信号意义。

给定资料2:
  走进国家电投黄河水电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绿树掩映下的现代化厂房排列整齐,厂区门口“艰苦奋斗,同心超越”的条幅引人注目。借助在水、光、风、土地方面的资源禀赋,青海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打造光伏全产业链,把总书记有关能源发展的要求落在实处。
  视察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察看成品展示,了解制绒、刻蚀、镀膜、丝网印刷、高温烧结等生产工艺……
2016年8月23日下午,习近平逐一了解该企业发展光伏全产业链及科技研发、生产经营等情况。
  “打造多晶硅制造一切片工艺一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一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一体的垂直、协同光伏产业链,建成850兆瓦龙羊峡‘水光互补’项目使光伏发电稳定性与水电相媲美,探索草原植被种植以减少光伏项目土壤水分蒸发量……至2015年年底,青海省电力装机达到2171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占80%以上。”公司负责同志介绍道。
  习近平对青海依托日照充足、光热资源富集等优势发展清洁能源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指出,发展光伏发电产业,要做好规划和布局,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突出规范性和有序性。
  “总书记在考察中提出许多细致的问题,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视,对科技人员埋头苦干的肯定。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千方百计推进光伏产业技术升级,把科技成果创新转化为绿色发展的动能。”不少人这样说。
  当天下午,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大屏幕前,习近平结合多媒体演示,听取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情况和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情况介绍,通过远程视频察看黄河源头鄂陵湖一扎陵湖、昂赛澜沧江大峡谷、昆仑山玉珠峰南坡、青藏铁路五道梁北大桥等点位实时监测情况。
  习近平分别同玛多县黄河源头鄂陵湖一扎陵湖、杂多县昂赛澜沧江大峡谷两个监测点位的基层干部、管护员进行视频交流,了解生态奖补资金发放、生态管护员人力配备、雪豹等野生动物保护情况,还通过视频向当地各族干部群众表示问候。
  “今年元月大雪纷飞时,两位牧民在路边发现一只受伤的雪豹。他们将雪豹带回家养伤、细心照料,最终放回了栖息地。”视频中,杂多县委书记、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方旦周讲述了一只雪豹的故事。
  “杂多县有多少只雪豹?”“生态恢复情况怎样?”“生态管护员力量配置情况如何?”习近平详细询问。
  “希望大家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齐心协力管护好湖泊、草原、河流、野生动物等生态资源,生产生活都越来越好。”
  “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
  视频这端,总书记语重心长;视频那端,现场的干部群众心潮澎湃。
“总书记问了我家退牧后的生活来源,当得知除了担任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每月有1800元工资,还有草原生态奖补金、取暖燃料补助、打工收入等后,他微笑点头,告诉我一定要负起责任保护好三江源生态,这让我们牧民管护员有压力也更有动力。”在黄河源头扎陵湖畔与总书记视频对话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牧民更登尖措说。
  假如你是省环保厅的一名工作人员,要求参加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青海考察讲话精神的学习交流会,请参考“给定资料—2”的内容,撰写一份发言稿的内容要点。
  要求:内容全面,紧扣材料;语言流畅,无格式要求。不超过350字。
2 解析题 20分
给定资料1:
  在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2016年要“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
  “十三五”规划纲要特别提出,“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从这两份重要文件的相关表述不难看出,未来我国区域发展将更加注重统筹协调,“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推进实施,将对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起到总体优化和战略提升的作用,将有助于形成内外统筹、南北互动、东中西协调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在云南、陕西、贵州等省调研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协调发展问题,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家住福州的李晓婕,好友在赣州打工。过去坐火车得花十多个小时,非常辛苦。如今,随着赣瑞龙铁路的开通,赣州到福州时间缩短一半多,又快又便捷。这条铁路结束了赣南闽西革命老区无动车的历史,不仅方便沿线百姓出行,还催生出“动车+旅游”的红色旅游热,助力老区驶入发展“陕车道”。
  如今,区域协调发展已经发挥出“1+1>2”的功效,三大战略的加快实施,促进了各地区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开发开放,拓宽了经济发展新空间。

给定资料2: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博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然而,“一带一路”的版图有多大,矛盾和阻力就有多大。一句话概括“一带一路”:水深、浪急、有好鱼。“一带一路”作为国家三大战略之一,近两年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格外关注。B大学L教授说,“一带一路”有四大主体资源: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两者如车之两轮,需要同步驱动;学者、专家、智库是第三大主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中枢和大脑,要为“一带一路”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而媒体是第四大主体。说是四大主体资源,但显然不只是它们,还包括非政府组织、民间群体甚至中国的游客,这都属于主体资源。但现状是四大主体基本上是分散的,相关资源整合严重不足。比如,有很多地方政府、企业和高校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院,但大多数单位只不过是挂一块牌子而已,没有进行实地调研,甚至没有专业的研究人员,最终很难向社会提供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而国内主体资源的碎片化必然无法形成合力,无法对接国际资源。
L表示,要实现联动效应,就要进一步识别主体资源,对接主体资源。建立“一带一路”智慧园区,我们要发挥中国自身的话语权,打造中国智谷。其中四大主体资源很重要,让主体资源在智慧园区里交流互动,强化产、学、研的对接流动,孵化出我们所需要的“一带一路”人才。智谷作为一个平台纽带,可以统一规划资源,优化配置组合,最终发挥出“1+1>2”的合力。
  G智库学术委员Z认为,断裂是“一带一路”的最大痛点。国内出现“行政区划式”的发展现象,不同地区在竞争中各行其是,有些地区发展也有同质色彩,抬高自己,排挤别人。举例来说,西北五省都是做陆上丝绸之路的,但目前西北五省联合发力的现象很少见。依然是传统的各自规划,各自落地。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都在积极寻找主导权和优势资源,难免造成“抬高自己、排挤别人”的不良局面,整体来看,各省不仅没能形成合力优势,反而在内部竞争消耗。区域性的经贸合作目前没有形成联动效应,这就是痛点所在。“行政区划式”表现在区域内部一些大的经贸合作没有充分的配合、协调、互补和规划,更多的是区域性的自我规划,没有形成区域性联动。
  Z还说,2015年新疆亚欧博览会,他在西北调研的时候发现临近的省份,比如甘肃、青海、宁夏等基本不知道这个博览会,这就失去了机遇,失去了联动。退一步讲,即使知道新疆的亚欧博览会很多省份的想法也不对,认为跟自己没关系,只是新疆的企业服务于欧亚的五十几个国家。这并不是个别现象,中国经济似乎一直都有一个惯性:排他主义的地方化和保守主义的本地化。他认为,“一带一路”的地区联动,要形成省际的“一带一路”政策协调和项目联合推进机制,比如大型经贸论坛和旅游合作开放等。
  D大学国际战略研究所M教授说,“地缘上挨着谁,就和谁合作”,比如内蒙古连通蒙古国及俄罗斯远东,云南连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战略推进按地域划分,而非按需求划分,这样发展“一带一路”也会有不小的弊端。比如广西对东盟十国发力,新疆在中亚五国做文章,内蒙古对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力。这种发展模式的短板在于经济结构高度单一、高度同质,新疆卖的产品中亚五国有,广西卖的产品东盟十国有。这种地缘就近的合作不是双向的互补,而是单向的输出,甚至有低水平重复竞争的色彩,不符合当下经济合作的新趋势。
  M说,现在有一种新的模式,以宁夏为例,宁夏是内陆省份,谁也不挨着,它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飞地(经济)合作模式(飞地经济是指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寻求与阿拉伯的合作。他认为,未来的合作模式还需要往需求导向上靠拢,这才是真正的互联互通。
  
给定资料3:
  以张家口为背景地的农村电影《光棍儿》,导演是张家口出来的郝杰,这个原生态电影展示了当地农村的真实景况,能够吃上饭但娶不起媳妇,种西瓜卖不了太好的价钱,农业发展模式与文化生活相对落后、贫瘠。很难想象,此地离北京只有200公里。
  在中国东部沿海,有两个市场内生的庞大城市群坐落于珠三角和长三角,但京津冀城市群一直停留在相对孤立的状态,在硕大无朋的北京之后是尴尬的直辖市天津,以及参差不齐的传统制造业城市与幅员辽阔的农村地区。经济学上的“虹吸效应”是指在区域经济的某一地区,由于特定的区位优势,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会将相邻地区的人才、投资和消费等吸引过去,造成被吸引地区经济发展的缓慢,同时加速吸引地区的经济发展。
  京津对河北的“虹吸效应”存在已久,且“虹吸效应”太强。北京由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天然优势,总部经济效应明显,到2013年年底,北京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企业的总部,总部在北京的企业数量将近4000家,拥有资产近83万亿元,吸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300万,总部经济效应的存在强化了北京的磁力作用,导致资源向核心区域聚集,对津特别是河北地区产生“虹吸效应”。北京如同巨大的吸管仍在鲸吞各类资源,这就导致人财物源源不断涌入北京。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缓慢,核心问题是行政壁垒的束缚,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生产要素长期集中,导致京津冀内部市场要素发育缓慢,行政体制僵化,长期以来政府的干预导致京津冀资源配置极不均衡,人才、资源、资金长期聚集在北京手中,而河北的产业还在依靠劳动力、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扩张,资源浪费严重,环境牺牲较大。据统计,2014年河北省第二产业的比重达到了51.1%,工业大而不强的矛盾十分突出。
  京津冀三地公共服务资源不均衡的情况极为突出,比如,在教育方面,北京和天津的高考一本录取率是24.33%和24.52%.河北只有9.03%。再比如,医疗资源方面,河北总人口是北京的3倍多,但是河北的三级医院数比北京还少7家,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较少。据统计,北京三级医院的外地患者中河北患者最多,占四分之一。此外,三地的社会保障标准也不一样,河北的保障水平要比北京和天津低不少。尤为突出的是,目前河北仍有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39个,大部分属于革命老区,其中环首都贫困县9个。如果把这样的数据差异放到国际坐标系上考察,这种区域发展差距如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在我国.面对一个地缘相接的区域之间存在如此大的发展差距现实,实在不得不令人反思。
  由于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过度聚集,北京、天津的大城市病日益凸显,人口增长较快,到2014年年底,北京的固定人口为2114.8万人,流动人口800万,人口密度达到1.6637万人/k㎡,远远超过了北京人口容量1800万人的红线,人口增长较快且无序导致了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治安形势严峻、房价过高、水资源和能源短缺、雾霾持续等一系列问题产生,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化解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刻不容缓。
  虹吸效应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河北省经济的健康发展,2014年河北省的人均GDP为39991元,为北京的40%,天津的37%;2015年2月,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相对较差的十个城市中,河北占了六个,造成污染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河北省产业与能源结构的不合理,以2014年北京、河北的三次产业比重为例,北京的三次产业结构为0.7:21.4:77.9,河北省为11.7:51.1:37.2,北京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而河北省的主导产业依然为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偏重,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的钢铁、电力、医药化工、水泥、建材等行业依然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这样的产业结构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损害。
  为改变这一现象,《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于2015年4月30日获批。按照现有规划,京津冀一体化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一部分非政治中心的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实际上,京津冀城市群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北京辐射了整个北方经济区,北京是否市场化直接决定环渤海、东北、西北能否市场化。接通公共服务,使京津冀资源要素流转,形成市场化的城市群,成为中国的增长极,将是中国经济之幸。
  
给定资料4:
  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形成了经济社会大系统。在中国众多区域发展规划中,长江经济带是非常特殊的一个。一方面,长江流域近些年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升,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另一方面,我们的母亲河也不堪重负,疲态尽显,有些区域已经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一旦在中国举足轻重的长江流域出现不可逆转的生态问题,将酿成中华民族的心腹之痛。
  更严峻的一点在于,很多人对长江流域生态危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在多数人眼中,京津冀地区由于常年饱受雾霾困扰,生态保护迫在眉睫,而流动不息的长江似乎没那么糟。可事实上,近些年,长江生态系统警钟已不时敲响:长江水质不断恶化,沿线水污染事件多发,很多住在长江边的民众也面临吃水难题;白鳍豚、白鲟多年不见踪迹,长江江豚仅余千头,稀有物种生存境况纷纷告急……长江经济带发展全面推进之年,也迎来了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
  2016年1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重庆召开座谈会时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呼之欲出之际,习近平此番讲话被认为是中央对长江经济带全域发展战略的重新谋划。
  地处长江之“腰”的湖北,一直被看作促进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的重要区域,湖北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径探索也一直备受关注。
  重庆座谈会结束后的1月8日,时任省委书记李鸿忠即赶回湖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李鸿忠在常委会上提出,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按照“建设生态长江、涵养文化长江、繁荣经济长江”的思路,深入统筹谋划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三个长江”是中共湖北省委提出的长江经济带发展理念。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说,湖北省委把“三个长江”中“建设生态长江”提到首位,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
  早在2014年湖北省“两会”时,时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参加恩施、黄冈、咸宁、襄阳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全省经济工作要坚持“市场决定取舍、绿色决定生死、民生决定目的”,这一表述被概括为湖北发展的“三维纲要”。
一年之后,同样是湖北省“两会”,省政府的工作报告将“三维纲要”提法顺序进行了调整,将“绿色决定生死”提到了首位。
  “绿色超越市场置于首位,表明了湖北省关于绿色发展的思路调整。”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城市处处长陈宏斌说。
  “武汉,每天不一样。”如今在武汉街头,随处可见这样一句宣传语。这不仅是这座城市飞速发展的见证,更是湖北省对快速发展的兴奋与迫切。
  “坚持生态优先,并不是不发展经济,而是要在生态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的前提下,依托长江水道,统筹岸上水上,正确处理防洪、通航、发电的矛盾,自觉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湖北省发改委一位处级官员称。
  事实上,发展不够是湖北最大的实际,对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湖北表现出更加迫切的心情。2015年6月,湖北省政府关于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出台。其中在提出的诸多任务里,黄金水道开发利用和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带方面“可做的文章最多”。
  长江航务局规划处处长谈怀秋说,航运在当前五种主要运输方式中是最绿色环保的。国家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提出要建设立体交通走廊,“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对于湖北而言,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抓紧开展长江中游“645”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力争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尽早开工建设。
  实际上,提升长江黄金水道本来就是一种绿色开发。秦尊文认为,改善通行条件最终目的是提升水运能力,因此,湖北需要整合港口、航运企业资源,才能从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利用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不搞大开发”也迫使湖北的产业转型升级“提速”,陈宏斌说,湖北省已出台《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纲要》《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为此,由省财政出资400亿元,引导社会资本设立2000亿元左右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产业基金已挂牌,预计最终可撬动1万亿元左右的产业投资规模。”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东西部,沿江共有11个省市,加上历史上长江沿岸各地的经济联系并不紧密,东中西部的差异巨大。这注定各省在基础设施投入,沿江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消除污染,调整产业结构,聚集高端人才等方面,都面临着合作的难题。
  陈宏斌说,为了突破区域协作发展的困局,2012年2月10日,湖北、江西和湖南三省共同签署了《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希望借此推动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中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5年3月26日,国务院发函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中三角”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
  目前,以长沙、南昌、武汉为代表的长江中游城市已在医疗、社保、教育、科技、水生态保护等方面有所探索,包括三地之间职工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结合三省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建立招商信息共享合作机制,鼓励企业相互投资和错位互补发展等。
  相对于共享,生态修复治理上的跨区域协作更加迫切。在秦尊文看来,目前,正在建设的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都是在“共饮长江水”的维系之下。要维护长江的生态安全,三省应建立高效、统一、严格一致的生态文明体系,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生态转移支付制度,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建立上游和下游、农村和城市、生态受益区和生态保护区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
  
给定资料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高度,深刻把握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大势,以宏阔的全球视野和卓越的战略远见,相继提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这不仅为调速换挡中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澎湃动能,同时也为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提供了“中国机遇”和“中国方案”,提振了世界信心,彰显了大国担当。
  “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辉,体现着坚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握事物,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有上则有下,有此则有彼。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容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回顾历史,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协调发展规律的认识——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形成的“统筹兼顾”“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到改革开放后陆续提出的“两手抓”战略方针,再到“处理好十二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重大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入不仅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发展理念逐步升华,更昭示了唯物辩证法在解决我国发展问题上的方法论意义。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只有弥补短板和薄弱环节,才能从中拓宽发展空间、寻求发展后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说。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根据“给定资料”,先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要求:理解准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不超过400字。
  1、“一带一路”主体资源=企业+政府+(学者、专家、智库)+媒体。
  2、F市S区位于某省南部,在历经工业高速发展后,开始面临土地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压力加大、发展空间受限等难题,而区内的企业普遍发展态势良好,有产业布局与扩张的需求。Q市Y县级市地处某省中部,是重要道路通道和交通大动脉,区位优势明显,开发成本较低,可满足大工业建设用地需求;但发展瓶颈为资金相对欠缺、产业基础相对落后。二者可通过发展“飞地经济”实现资源互补。
  3、为响应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号召,A、H、R、W等地相继提出一系列沿江开发战略,分别以各行政区划为范围,以实现本地最大利益为目标,增强区域竞争力。这极大减轻了长江的生态压力。
3 解析题 20分
给定资料1:
  2016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与不久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相一致,文件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喜迎“十二连增”,然而在这傲人的成绩背后,却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品质低下、效益不高等问题突出,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需求明显脱节。粗放式的农业生产带来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屡屡牵动着社会各界的神经,让人们在消费时顾忌颇多,最终导致国外的农产品大行其道,而国内的农产品则屡陷价格践踏,价格伤农事件频出,甚至出现“奶农倒奶”等极端情况。表面上看,这是农产品过剩导致的结果,或者农产品流通环节出了问题,实际上病根却在供给端:我国农民提供的农产品都是中低端农产品,一方面这类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萎缩,另一方面彼此之间形成了同质化恶性竞争。
  B省自2004年国家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共启动了25次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和8次临时存储收购。多次启动的最低收购价收储表明,B省产出的部分粮食在质量上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B省农经学会陈会长说:“虽然我国粮食产量达到十二连增,然而去年粮食进口量可能也创下新纪录。现在逢年过节,大家买的年货很多是泰国、日本的大米,因为他们的大米质量好,哪怕价格高一些,消费者们也愿意购买”。
  针对B省目前的情况而言,农业供给侧改革,重点在于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改善农业生产上的薄弱环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高农业领域的科学技术水平。
  “在我看来,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首先实现‘两个提高’,即提高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陈会长表示,实现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最重要的是抓住农业生产的中间环节。在国外,农业会有一些行业协会,通过调度和指导,告诉农户当年种什么品种、什么品质的作物会有好销量,有效地把农户和市场对接起来。而在我国,这个环节需要合作社、种粮大户、新型农场主以及适度规模的农业经营者与农民对接,让他们起到一个“桥梁作用”,引导农民去生产更优质的农产品。
  为了探访“桥梁作用”突出的合作社,记者走进了王守兴的植物大棚。他领办的宿州市埇桥区富民瓜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其合作社充分联系农民,如今已有社员680户,拥有工厂化育苗中心4000平方米、新型无支架钢构大棚3900多亩。王守兴说,所有种苗都会在大棚内经过统一培育,确定存活和健康后再交给合作社的社员种植。
  “除了统一育苗栽培,我们后期还会统一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指导、销售服务等,充分引导农民去生产更优质的农产品。合作社实行的是订单农业,与全国很多蔬菜批发市场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他们需要什么蔬菜瓜果、什么品种,都由他们提供种子,我们提供农资和种植技术。”王守兴说,这样就能保证种出来的东西是他们需要的,而且会有一个收购的最低保护价,为合作社社员提供稳定的收入保障。
  早在成立那年,合作社就注册了自有商标,还建立了网站。近年来,合作社也开始尝试有机蔬菜种植、物理方法和生态环境调控等,加大绿色生产和物联网融入的比重,积极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全力打造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突破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等发展瓶颈,很快赢得了市场认可,在北京新发地、合肥周谷堆、武汉白沙洲等批发市场建立了销售窗口,与苏果超市、华夏超市等签订了合作协议,还通过自家的网站平台销售。“每到收获的时候,门口的大马路边停的全是来拉货的大货车,队排得可长了!”王守兴高兴地说。

给定资料2:
  近年来,农业方兴未艾,而且不断挣脱传统“旧壳”,换穿新兴“外衣”。很多昔日并不从事农业的企业纷纷“下乡”,产业群体不断扩大,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各类“下乡”的产业组织达356万家,其中各种级别的龙头企业12万多家,国家级的龙头企业1240多个。这一切,说明我国农业生产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前路将愈加平坦。
  所谓农业生产的供给侧改革,其目的在于高端农产品生产,讲求效益与竞争力,若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希望寄托在多如牛毛的企业身上。据统计,在农业生产企业中,124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90%建立了研发中心。如联想集团,早在2010年便成立佳沃集团,在成立之初,通过研究重点发展两大产品:一为山东蓝莓,一为四川猕猴桃。为什么集中力量发展这两大产品?原因是该集团研发中心通过调研发现,这两大产业的发展前景良好。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中的中高端消费群体不断膨胀,新兴中产阶级对这两大产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而且当时并没有领军企业关注这两项产品。为了打好这两个产品的生产,联想佳沃搞了三全战略,第一为全产业链条。从田间到餐桌,全程由联想佳沃公司进行布局,生产基地、加工车间、营销商店,打造全程全产业链。第二为全程化布局。为了把产业做大做强,在山东和四川分别搞蓝莓和猕猴桃基地的同时,在大洋洲的新西兰搞了蓝莓生产基地和猕猴桃生产基地,正好和中国打了一个时间差,可以做到蓝莓和猕猴桃的反季节供给。第三为全程可追溯。联想佳沃从第一步种地,到最后的商品摆到商店里面,分解了158道工序,每道工序可以检测,都有量化标准和评判标准,充分彰显了现代农业的工程化模式。所谓新形势下供给侧改革,就产业体系来讲,是纵深发展的问题,就是从田间到餐桌,怎么样提升农业供给链,供给链、生产链要长,延伸产业链,不仅仅是从效力考虑,更主要考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怎么样让农民和企业家分享更多的利益。所以,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和其他领域的企业,在高端农产品生产方面要发挥引领作用,不可回避。多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下一阶段农业最主要的变化之一,也将带动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得到效率和质量上的提升,帮助农业生产与市场更好地对接。

给定资料3:
  近几年来,一批农村能人脱颖而出,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如今,C县为推进农业产业“供给侧改革”而不断培养更多的新型农村能人,让他们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领军人和带头人,逐步带动农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村产业布局。
在C县乌兰乌苏镇,一提起张颂成,几乎无人不知。他今年38岁.5年前在当地成立了第一个农业合作社,规模化养殖高产奶牛。而后,他又带动村民,用土地、农机、奶牛、现金等不同形式入股,把合作社做成了C县规模最大的种养加工一体化专业合作社,股本超过2000万元。如今,看到第二次中央工作座谈会有那么多新政策,他的想法更多了。张颂成说:“你的思想和能力具备了,你就能够无限发展,如果说我们的能力和思想就停留在一个阶段了,就走不到最好的地方了,我5到10年达到1个亿没有问题。”
  和张颂成比起来,C县金沟河镇宏基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波走得更远,他2008年购买了采棉机,2011年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去年一个月时间,合作社采棉近六万亩,800万元轻松进账。前不久,就在他40岁生日那天,韩波受邀参观了美国一家私人农场,这让他感触很深:“5个人种了3万亩地,养了一万头牛,院子进去没有人,都是机器,以后合作社机械化程度还是要提高。”
  C县有近200万亩耕地,棉花种植面积120万亩左右,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如何让农业大县走上农业发展道路,C县农业局局长说:“我们新的技术可以引进来,新的加工企业也可以引进来,但是我们能够带动合作社的能人缺乏。我们现在就培养这样的人,送到大学合作社学院去培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迫切需要随着改革逐步向纵深发展。

给定资料4:
  近年来,随着城市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部分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生产项目逐步向农村转移。
  由于农村土地与劳动力相对廉价,环保管理工作相对薄弱,一些污染大、面临淘汰的工业生产项目趁机而入。2015年4月,记者驱车来到J省东林子村,看到这里的村庄面貌较几年前已有了很大改观。儿乎家家户户都盖上了小洋房,水泥路一直通到农民家门口。走在村庄中,每隔一段距离就可见一个垃圾回收桶,冬青等绿植也显得生机勃勃。可是,抬头向不远处一看,几个冒着黑烟、白烟的大烟囱,破坏了这幅乡村美景图。
  “过去俺村环境很好,就近几年,这边建了好几个大工厂。现在还好,有时候夜里会闻到很难闻的味道,闻了会头晕。”该村两个戴着红头巾的农妇悄悄地告诉记者,工厂会趁老百姓熟睡的时候排放刺鼻的气体。
  继续向东前行,记者来到响石村,风一吹来,便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几个大型工厂近在眼前,高高低低地耸立着一些大烟囱,每一个都飘出不知名的烟雾。不时有大卡车呼啸而过,扬起许多尘土。记者了解到,由于这两个村毗邻工业产业园,钢铁厂、石油厂、海产品加工厂等,给村子周边的空气、水质等带来了污染。
  而化工产业园区周边的大咀村原住民已经大量搬迁。“因为空气太差,水也不能吃了。”一位上了年纪的李姓村民介绍,地下水几十米打上来都有一股臭味,他们只有到外面买水来用。因为环境受到污染,只要稍微有点钱的都搬离了原有的家。“谁还愿意住在这边?我和老伴年龄大了,今年我的哮喘病又犯了,老觉得胸闷。”老李叹息,他也准备搬家了。
  “近几年,确实有许多工厂转移到乡镇、村庄,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破坏。”环保部门一工作人员说,现在污染遁往乡镇趋势明显。很多产业在转移中,忽略产业升级,甚至大幅度降低环保要求。甚至有极个别地方,把降低环保要求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之一。一些基层干部为了本地区经济利益,采取“杀鸡取卵”的策略来发展经济,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对农村环境污染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而从污染防控层面来讲,长期以来,大量的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乡镇一级却很难得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虽然目前农村经济发展较以前的确有了相当大的改观,但是与城市相比,大多数的乡镇、村仍然是欠发达地区。“本来就没有多少钱拿出来专项治污,再加上乡镇一级环保机构很不健全,绝大部分乡镇没有建立专门的环保机构和队伍,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到农村地区,存在污染事故无人管、环保咨询无处问的现象。”该工作人员说,目前的农村环保工作牵涉到多个部门,所涉条线由于职能交叉,经常出现推诿扯皮、多头管理的现象,这给环保执法增加了难度。

给定资料5:
  “黄大叔得知自家的地块符合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条件,把地无偿让了出来。如今,番那二村的污水处理系统就建在那里。”令五指山市环境资源局生态环境保护岗科员杨全清没想到的是,热心村民黄大叔还成了义务管理员。“为了村子不再污水横流,献出这点土地和精力,值!”黄大叔说。但是,不是每个村民都如此重视并支持污水处理系统建设运营。
  方好村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待遇就不一样。这一头,一簇簇天堂鸟花在湿地里开得娇艳;那一头,大量未经处理、分类的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在再生水排入的河沟两岸,甚至直接浸泡在河水中。刚刚从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获得新生”的再生水,又再次受到污染。在部分偏远落后的乡镇、乡村,村民甚至将垃圾丢进污水排出管道,或将未经沼气处理的畜禽养殖污染废水(如牲畜排泄物等)一同排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这样对污水处理系统的伤害是积少成多的。垃圾流向湿地,可能造成管道堵塞、透水性差,而浓度较高的畜禽养殖污染废水的进入则会增加系统的处理负担,甚至超负荷。
  “村民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农村环境整治之路任重道远。”杨全清表示,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虽然已运行成熟,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谁污染谁治理’显然在农村还喊不响。”尽管收入不断提高,但部分村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没有随之提高,这与相关宣传不到位有很大关系,“想向村民筹集运营湿地的资金,或在村民中征寻志愿服务者管理人工湿地,都显得很不现实。”

给定资料6:
  随着人口持续增加,城市不断“长大”,在高楼拔地而起、核心城区越来越现代的同时,城市周边的城乡接合部也遭遇了一些难以回避的尴尬——当被臭烘烘的垃圾山或污染成白色的“牛奶河”包围,市民的健康和幸福也随之“打折”。
  2016年1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A村南侧围墙内,发现此处一块500多平方米的空地上到处是白色塑料袋、一次性饭盒……走进拍照时,一股臭气扑鼻而来。
  “天天有人向这里扔垃圾,从来没人管理过!”家住银河湾的邢女士诉苦,此处垃圾已堆放一年多,未见环卫人员来清理。邢女士家住在路边,一开窗户,满眼垃圾,一刮风,窗户都不敢开,“那味道实在难以忍受。”
  1月22日下午.A村铁道口附近,一片灰尘中,穿着环保志愿者红马甲的村委书记来回穿梭,用耙子将垃圾从沟里捞上来,用铁锹将其铲进竹筐,再运到垃圾车里。村委书记带着150多名志愿者来到其他街道辖区,和数千名参与“清洁家园向垃圾开战”活动的村民一起,参与“三线三边”环境整治,为改善环境尽力。村委书记积极宣传这项工程的意义,使环境整治工程家喻户晓、入脑人心,形成人人自觉参与、主动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现在“全乡都行动起来了,  村民自觉认知,集体向垃圾‘开战’,做环境整治的传播者”。
  家住A村的肖太平是一位退休教师,退休以后,老人的生活就是看看电视、打打牌,日子一天天的消磨过去。在得知镇村鼓励群众积极主动开展环境整治的消息后,肖太平第一个拿起扫帚打扫自家门前的路段,主动把垃圾送到了垃圾池中。肖太平的行为感染了周围的邻居,大家纷纷拿起工具忙碌起来,整个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现在肖太平又被村里面聘为环境监督员,负责后周庄的环境督查,老人的干劲更足了。
  该村大力动员群众自觉参与,做环境整治的践行者,从自我做起,门前自扫,院内自治,不乱丢乱扔、乱堆乱放、乱涂乱画、乱搭乱建,努力创造干净、整洁的宜居环境。在实际操作中,坚持尊民意、集民智、聚民力、惠民生,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做到活动怎么搞、用什么方式搞都由群众说了算,依靠群众力量和自觉行动推动活动深入持久开展。A村是首批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在环境整治活动中,该村成立了由村两委、党小组组长、退休干部和群众代表组成的环境整治议事组,由议事组负责整治的整体规划、人员分工和经费开支,形成了“人人有活干,事事有人管”的良好格局。此外该镇还邀请群众参与监督评判,让广大群众做环境整治的监督员,对破坏环境卫生、损毁公共设施的行为,巧于劝导、敢于制止。通过群众之间的劝导、监督,让讲文明、树新风、改陋习、爱清洁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给定资料7: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终归宿,也是推进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第二代农业转移人口,规模已经超过1亿人,成为农业转移人口的主体,其市民化的意愿和需求十分强烈。然而,由于现阶段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以及农民工自身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匮乏,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步履维艰。
  “外出打工,没有任何技能,只能做一些临时的小工,一个月下来工资还不够吃住,更别说靠着工资养家了。”这是2016年海南省两会前夕,一些已返乡准备过年的农民工的呼声。
  2016年1月21日,临高县新盈镇抱东村的村民王小兵刚刚从广东惠州一处建筑工地返乡。他去年一年在惠州打了5个月的零工,收入按天计算,每天80元。但是由于没有任何技能,王小兵只能在工地上搬运水泥。由于不是每天都能找到活,因此去年一年他真正的工作时间只有80天,收入只有6000多元,刨去外出开销,所剩无几。
  抱东村村委会主任陈不礼表示,目前该村村民文化程度较低,由于新型技能掌握的难度较大,外出务工人员只能从事最低级的体力劳动,导致无法从事技术含量高的工作。这种情况在临高农村较为普遍,很多农民希望政府开展培训,提升自身劳动技能以提高收入。
  孙芝莉是湖南人,在北京打工10多年一直租住在通州区,她给孩子办理入学手续时,被告知没有通州区的社保缴纳证明不能办理借读手续。“可我在西城工作,社保都交到了西城区。”孙芝莉夫妻俩权衡之下,还是把孩子送回了老家。“很多同事把孩子送到河北念寄宿学校,半个月见一次,他们劝我也这么办。可孩子成长需要陪伴,这不是办法。我俩打算过一段时间都回老家。没想到在北京辛辛苦苦十几年,最后还是不能扎下根来。”孙芝莉对此很无奈。正是现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其背后所享有的权利失衡和福利落差,致使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缺乏保障,而农民工自身亦面临社保便携性不够、转移接续难等难题。要想拉住农民工兄弟的手,关键在于拆除城市户籍制度的藩篱。没有户籍制度的藩篱,才有助于农民工在城市大开眼界,并迅速完成自我塑造,实现与城市户籍人口的真正融和。
  长期以来,城乡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务存在很大差距,公共服务体制呈现城乡二元状态。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尽管在城镇就业和居住,有的已经实现了举家迁移,但他们难以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实质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户口的转换是形,服务的分享是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关键是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支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近期看,政府需要承担的成本主要是农业转移人口子女教育、公共卫生、低保、保障性住房等的支出。从远期看,农业转移人口退休后按目前的养老金发放办法,政府需要对个人养老金发放进行补贴。随着农业转移人口的增加,政府还需要增加各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并非不可承受,关键在于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

给定资料8:
  针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2016年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亮出四项举措,将在2016年更大力度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求更大释放内需潜力。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大批沿海企业停产或关闭,导致大量农民工被迫返乡。据有关部门测算,返乡的农民工超过2000万。
  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返乡后,有些已经不能适应或不能胜任田间农活;更重要的是,这些农民工返乡,基本上也不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与当前的城市化趋势相悖。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661个城市中,50万人口以下的中小城市就有533个,占全国城市的80.6%.中小城市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9%。中小城市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也比较均匀。推动中小城市发展,由此产生的就业岗位对单个城市来说虽然可能有限,但众多的中小城市共同产生的作用,却最终可能有效地解决就业难题。
  发展中小城市,必然会带动小城镇的发展,实际上,推动小城镇发展也是发展中小城市的应有之义。中小城镇是城乡结合点,可以为返乡而又不愿意回乡务农的农民工提供就近择业的机会。而且,推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可以避免地区差别、城乡差别的进一步扩大,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农村移民过得安稳了,幸福了,国家才会强大,城市才更繁荣,社会才趋文明。

  为改善农村环境,请结合“给定资料”,以市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的名义,向A村村民写一份关于保护环境的倡议书。
  要求:语言流畅,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不考虑格式要求。不超过400字。
4 解析题 20分
给定资料:
  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79亿辆,其中汽车1.72亿辆,私家车从2013年起就比十年前增长了13倍之多。全国有40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百万辆,其中北京、成都、深圳等11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原有技术规范中配建停车位标准相对滞后,造成了城市尤其城中区停车泊位严重不足,历史欠账过多。机动车数量增长势头强劲,“停车难”现象进一步恶化。以下是部分媒体报道摘要及网友和专家们关于城市停车难题的议论:
  ××晨报:记者了解到,由于车位紧张,在城市道路及社区内,占用盲道、人行道、消防通道等违章停车的现象愈演愈烈。个别地区曾发生过消防车辆无法进入社区,导致火情蔓延的严重情况。
  ××在线:该小区虽不是老旧小区,但在建设时没料到业主机动车拥有量增长之迅速,以致地下停车位早已饱和,只能在小区道路上划设车位。剩余的路面空间仅容一辆车通过,不时出现业主们因挪车引发的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尽管如此,小区内的空地依然捉襟见肘,还有无处停放私家车的业主只能在小区外的马路边停车。
  ××社消息:据反映,执法者普遍存在选择性执法现象,“贴一段,留一段”,以致“法外特赦区”在城市中随处可见。一些市民质疑:“同样是违停路段,为什么有的车可以被区别对待?”某饭店门口虽没有规划停车位,但饭店工作人员却说“可以停,不会被贴条罚款”,还表示“执法者来了会负责沟通”。有市民反映,一些商场、电影院附近的非停车位也能停车,旁边的停车管理员言之凿凿地说:“花20块钱就能停,保证不会被贴条。”这些管理员用三轮车等工具占着地方,有人愿意交钱,就腾空让其停车。
  ××新闻:××报官方微博发起了“大话停车难,等你来支招”的话题讨论,吸引了众多网友参与,大家纷纷对“停车难”建言献策。多数网友认为,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多建一些立体车库或地下停车场,以满足市民停车的需求。还有网友提出,贴条也是一种治理方式,或是更强硬地直接把车拖走。“限牌吧,路再修也抵不过机动车的增加量。”网友“考拉毛球”称。
  网友:明明有不少工业闲置空地和来往稀少的路段,这样的区域停车根本不影响交通,罚单照贴无误:有的羊肠小路一排车违停,还有挤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甚至盲道的,交通执法者却视而不见。如此执法难以服众!
  网友:仅有规划远远不够,要保证规划落实,一定要明确,在哪儿建、怎么建、谁拆迁、谁投资、谁管理,只有如此才能提高规划的实现率。网友:出门的时候还觉得不堵,车不多,结果一到停车密密麻麻,走几百米都没地方停,如果能像手机地图了解路况一样知道停车情况就好了。
  网友:关键车便宜,油价便宜,停车便宜所以都买车了!建议大幅涨价,尤其是油价和停车费,涨10倍,看还有几个人买车开车,这样道路就宽敞多了!
  网友:根本找不到停车场,地面上随便哪儿划条线就收费了,有没有人管啊?
  网友:停车半小时,就收了我10块钱,而旁边的车只要价5元,还说因为“好车就要多收费”!节假日还坐地涨价。收多少全凭收费员一张嘴,不要发票有时候还能打折、讲价。
  网友:电瓶车、出租车在路口随意停车或招揽客人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的时候为招揽客人就直接将车辆停在路口,造成身后大量车辆拥堵。靠边停车给乘客下车的时候也不懂得遵守规则,乘客很容易被周边车辆剐蹭。
  网友:楼下道路本来就狭窄,而来往车辆却是见缝插针,电瓶车和摩托车随意穿梭和停放,鸣笛和油门噪声大就不说了,整个道路都占满了,如果发生突发状况,消防车和救护车根本就开不进来。
  网友:超市旁几条巷子都已经规划了收费的车位,但是往往很多时候,一些私家车主为了节省停车费,都不会将车停在收费的车位上,直接停在人行道上。
  网友:高配宽敞的停车场大多在城市外围新区,缓解不了市中心的停车拥堵问题,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专家: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其与停车相关的法律有五六部。为了将路边的潜在停车位利用好,日本各城市都在道路较宽、车流量较小的路段设置临时性的收费停车位。白天在这些车位停车,最长不能超过一个小时。但是一旦到了晚上,这些停车位全部免费向车主开放。
  专家:在一些城市,交警有时视情节程度,先在车上张贴“温馨提示单”提醒司机,如果长时间违章停车,则会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但有的地方执法者往往直接一罚了之。对明显阻碍交通的行为,要严管严罚。但也要根据实情科学执法,执法者和车主们不应该“躲猫猫”。“驱走”懒政,创新执法应是第一步。
  专家:停车场建设是最适合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领域,政府应在土地供给、停车场规划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停车场建设,逐渐使停车场建设、维修、服务等管理运行形成一套完整的经营产业链。
  “给定资料”中搜集了众多媒体、网友及专家关于城市停车难问题的讨论,假如你是该市政府交管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针对市民反映的问题,在门户网站上做出统一答复。
  要求:认识合理,措施可行,语气诚恳。不超过450字。
5 解析题 20分
给定资料: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博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然而,“一带一路”的版图有多大,矛盾和阻力就有多大。一句话概括“一带一路”:水深、浪急、有好鱼。“一带一路”作为国家三大战略之一,近两年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格外关注。B大学L教授说,“一带一路”有四大主体资源: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两者如车之两轮,需要同步驱动;学者、专家、智库是第三大主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中枢和大脑,要为“一带一路”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而媒体是第四大主体。说是四大主体资源,但显然不只是它们,还包括非政府组织、民间群体甚至中国的游客,这都属于主体资源。但现状是四大主体基本上是分散的,相关资源整合严重不足。比如,有很多地方政府、企业和高校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院,但大多数单位只不过是挂一块牌子而已,没有进行实地调研,甚至没有专业的研究人员,最终很难向社会提供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而国内主体资源的碎片化必然无法形成合力,无法对接国际资源。
L表示,要实现联动效应,就要进一步识别主体资源,对接主体资源。建立“一带一路”智慧园区,我们要发挥中国自身的话语权,打造中国智谷。其中四大主体资源很重要,让主体资源在智慧园区里交流互动,强化产、学、研的对接流动,孵化出我们所需要的“一带一路”人才。智谷作为一个平台纽带,可以统一规划资源,优化配置组合,最终发挥出“1+1>2”的合力。
  G智库学术委员Z认为,断裂是“一带一路”的最大痛点。国内出现“行政区划式”的发展现象,不同地区在竞争中各行其是,有些地区发展也有同质色彩,抬高自己,排挤别人。举例来说,西北五省都是做陆上丝绸之路的,但目前西北五省联合发力的现象很少见。依然是传统的各自规划,各自落地。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都在积极寻找主导权和优势资源,难免造成“抬高自己、排挤别人”的不良局面,整体来看,各省不仅没能形成合力优势,反而在内部竞争消耗。区域性的经贸合作目前没有形成联动效应,这就是痛点所在。“行政区划式”表现在区域内部一些大的经贸合作没有充分的配合、协调、互补和规划,更多的是区域性的自我规划,没有形成区域性联动。
  Z还说,2015年新疆亚欧博览会,他在西北调研的时候发现临近的省份,比如甘肃、青海、宁夏等基本不知道这个博览会,这就失去了机遇,失去了联动。退一步讲,即使知道新疆的亚欧博览会很多省份的想法也不对,认为跟自己没关系,只是新疆的企业服务于欧亚的五十几个国家。这并不是个别现象,中国经济似乎一直都有一个惯性:排他主义的地方化和保守主义的本地化。他认为,“一带一路”的地区联动,要形成省际的“一带一路”政策协调和项目联合推进机制,比如大型经贸论坛和旅游合作开放等。
  D大学国际战略研究所M教授说,“地缘上挨着谁,就和谁合作”,比如内蒙古连通蒙古国及俄罗斯远东,云南连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战略推进按地域划分,而非按需求划分,这样发展“一带一路”也会有不小的弊端。比如广西对东盟十国发力,新疆在中亚五国做文章,内蒙古对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力。这种发展模式的短板在于经济结构高度单一、高度同质,新疆卖的产品中亚五国有,广西卖的产品东盟十国有。这种地缘就近的合作不是双向的互补,而是单向的输出,甚至有低水平重复竞争的色彩,不符合当下经济合作的新趋势。
  M说,现在有一种新的模式,以宁夏为例,宁夏是内陆省份,谁也不挨着,它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飞地(经济)合作模式(飞地经济是指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寻求与阿拉伯的合作。他认为,未来的合作模式还需要往需求导向上靠拢,这才是真正的互联互通。
  阅读“给定资料”,概括专家学者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