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题 20分

给定资料:   334亩碳中和林,20年6674吨温室气体。2016年8月22日,G20杭州峰会碳中和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将以造林的方式中和G20杭州峰会产生的温室气体,使此次峰会成为史上首个低碳峰会。...

给定资料:
  334亩碳中和林,20年6674吨温室气体。2016年8月22日,G20杭州峰会碳中和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将以造林的方式中和G20杭州峰会产生的温室气体,使此次峰会成为史上首个低碳峰会。
  G20杭州峰会碳中和项目是由国家林业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倡议,经外交部批准启动的项目,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浙江省林业厅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启动仪式上,老牛基金会和万马联合控股集团分别捐资85万元和65万元,将全部用于该项目。
  经过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计量,G20杭州峰会期间交通、餐饮等将排放温室气体6674吨二氧化碳当量(注:二氧化碳当量是指一种用作比较不同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度单位)。
  2017年3—4月份适宜的造林季节,项目实施部门将在杭州临安太湖源镇营造由红豆杉、银杏、浙江楠等珍贵乡土树种组成的334亩碳汇林(注: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做好后期抚育管理工作。
  据测算,每亩碳汇林每年可以净吸收1吨二氧化碳当量。按此计算,334亩碳汇林将在未来20年里完全中和G20杭州峰会排放的温室气体,抵消会议的碳排放,实现峰会零排放的目标。
  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形式,“碳中和”已成为当前国际大会和体育赛事所采用的碳减排国际惯例。
  如今启动的这一项目,使得G20杭州峰会成为继201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天津会议和2014年APEC会议后,中国政府通过造林方式实现零排放目标的第三个大型国际会议。
  与此同时,这也是浙江碳汇林业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近年来,浙江先后成立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浙江碳汇基金等,全省目前共募集社会资金近1.6亿元,已完成碳汇造林5.47万亩、碳汇森林经营9.21万亩,碳汇林面积约占全国的10%。
  最新监测数据表明,浙江森林面积60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60.91%。全省森林年吸收二氧化碳5812万吨,在保持水土、提供森林旅游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达4388亿元。
  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高风说,G20杭州峰会是2016年我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近年来中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峰会。峰会将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治理开创新愿景、提供新动力,受到世界瞩目。我国政府决定通过植树造林增汇的方式抵消峰会造成的碳排放,是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务实行动,向世界传递低碳、环保办会的积极信号。G20峰会碳中和项目的启动,不仅贯彻了我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也践行了G20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精神,展现了中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一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世界经济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决心和努力。
  据原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旭明介绍,实施峰会碳中和项目,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抓住机遇、接轨国际、创新实干的表现,更是林业创新发展融人和服务峰会的重要载体,他要求省直有关部门和杭州市人民政府,通力协作,保质保量地如期完成G20杭州峰会碳中和项目的造林任务,向二十国集团和关心绿色低碳发展、环境保护的社会各界提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根据“给定资料”,归纳概括G20杭州峰会启动碳中和项目的意义。
  要求:内容全面、准确,语言简练,不超过200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 解析题 20分
给定资料:
  德国是最早对城市雨水采用政府管制制度的国家,目前已经形成针对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管理较为系统的法律法规、技术指引和经济激励政策。在政府的引导下,目前德国的雨洪利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
  德国的联邦水法、建设法规和地区法规以法律条文或规定的形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水的可持续利用提出明确的要求。联邦水法以优化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为政策导向,成为各州制定相关法规的基本依据。1995年德国颁布了欧洲首个标准“室外排水沟和排水管道标准”,提出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尽可能地减少公共地区建筑物底层发生洪水的危险性。1996年,在水法的补充条款中增加了“水的可持续利用”理念,强调“为了保证水的利用效率,要避免排水量增加”,实现“排水量零增长”。在此背景下,德国建设规划导则规定:“在建设项目的用地规划中,要确保雨水下渗用地,并通过法规进一步落实。”虽各州的具体落实方式不同,但都规定:除了特定情况外,降水不能排放到公共管网中;新建项目的业主必须对雨水进行处置和利用。
  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日渐成熟,目前德国的城市雨水利用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统,收集的雨水经简单处理后,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业的非饮用水,如街区公寓的厕所冲洗和庭院浇洒。二是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道路雨洪通过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或通过渗透补充地下水。德国城市街道雨洪管道口均设有截污挂篮,以拦截雨洪径流携带的污染物。城市地面使用可渗透地砖,以减小径流。行道树周围以疏松的树皮、木屑、碎石、镂空金属盖板覆盖。三是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小区沿着排水道修建可渗透浅沟,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径流时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则进入雨洪池或人工湿地,作为水景或继续下渗。
  为了实现排入管网的径流量零增长的目标,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导则的指引下,各城市根据生态法、水法、地方行政费用管理等相关法规,制定了各自的雨水费用(也称为管道使用费)征收标准。并结合各地降水状况、业主所拥有的不透水地面面积,由地方行政主管部门核算并收取业主应缴纳的雨水费。此项资金主要用于雨水项目的投资补贴,以鼓励雨水利用项目的建设。
  日本是个水资源较缺乏的国家,政府十分重视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早在1980年日本建设省就开始推行雨水贮留渗透计划。1992年颁布的“第二代城市下水总体规划”正式将雨水渗沟、渗塘及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雨水就地下渗设施,要求在城市中的新开发土地每公顷土地应附设500立方米的雨洪调蓄池。
  日本的雨水利用的具体技术措施包括:降低操场、绿地、公园、花坛、楼间空地的地面高程;在停车场、广场铺设透水路面或碎石路面,并建设渗水井,加速雨水渗流;在运动场下修建大型地下水库,并利用高层建筑的地下室作为水库调蓄雨洪:在东京、大阪等特大城市建设地下河,将低洼地区雨水导入地下河;在城市上游侧修建分洪水路;在城市河道狭窄处修筑旁通水道;在低洼处建设大型泵站排水,等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技术手段是建设雨水调节池,在传统的、功能单一的雨水调节池的基础上发展了多功能调蓄设施,具有设计标准高、规模大、效益投资高的特点。在非雨季或没有大暴雨时,多功能调蓄设施还可以全部或部分地发挥城市景观、公园、绿地、停车场、运动场、市民休闲集会和娱乐场所等多种功能。
  日本对雨水利用实行补助金制度,各个地区和城市的补助政策不一。例如东京都墨田区1996年开始建立促进雨水利用补助金制度,对地下储雨装置、中型储雨装置和小型储雨装置给予一定的补助,水池每立方米补40-120美元,雨水净化器补1/3-2/3的设备价,以此促进雨水利用技术的应用以及雨水资源化。
  德国、日本在建设海绵城市方面具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请你谈谈我国能从中获得的启示。
  要求:紧扣材料,全面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350字。
2 解析题 20分
给定资料:
  一直以来,基层计生干部们执行着国家人口政策,开罚单、限制超生。而外界也在猜测,“全面二孩”后,中国30年来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宣告终结,那么,从事计划生育相关工作的人员也就无事可做了。这不是一个小问题,与之有关的人员数量动辄以百万计算。
  《第四次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人事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计生系统共有约50万名工作人员。原国家计生委公布的《国人口发[2009]5号》文件显示,除上述人员之外,还有约120万名村级管理员(服务员)和600万名村(居)民小组长承担村级人口计生工作。
  2015年11月10日,国家卫计委王副主任在新闻发布会上对此问题的回答是“不会”。“政策调整后,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任务,我们认为不是减轻了,而是更重了,内容更丰富了,要求也更高了”,因此.“基层计划生育的网络队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街道办事处计生干部坦言,“全面二孩”新政策意味着“街道的计生考核压力可能会减轻”,但他们的工作早已不只是控制人口,还有整治出生性别比、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特别扶助等专门项目。
  L省H市的69位计生干部除了管人生孩子,他们还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做给农村婴幼儿提供免费早教服务的“养育师”。
  这个名为“养育未来”的婴幼儿早期发展项目,是由国家卫计委和“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共同推动的,后者主要由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师生组成。他们希望借助69个计生干部的“腿”,跑进最荒僻的农村,弥补农民对婴幼儿早期发展知识的匮乏。
  经过一周培训的69名计生干部,带着玩具、教材和绘本,每周三去0到3岁孩子家中上一次课——既要给孩子讲故事、唱歌,陪他们做游戏,也要给家长上课——他们的父母多在外地打工。他们的行动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肯定。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华介绍,很多年前,一些具有服务理念的计生官员就开始思考未来出路。从1995年起,原国家计生委开始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希望“改变过去计生工作过分依靠行政措施强力推行的状况”。  一些新词翩然而至:“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生殖健康”“知情选择”。
  “试点”的第一步,是改变基层计生服务站的服务态度和重视民众的生殖健康。俞华介绍,计生干部被要求不能再不由分说地让群众节育,而是要向群众讲解各种避孕方法的优缺点,并根据群众身体条件,指导其科学选用。而以往群众是得不到这些信息的,即使知道,也没有选择权。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一位张姓退休干部告诉记者,当地计生服务站早在数年前就启动了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而这里的人早已经习惯独生子女家庭,大家因为经济压力等原因都不愿意多生。这也验证了“优质服务”的支持者的初衷。
但在西部欠发达省份,计生部门对“知情选择”始终举棋不定。贵州某县级市的一位街道计生干部就告诉记者,省级计生部门在2004年、2005年都曾短暂实施过一阵子“知情选择”,2008年到2009年又重新执行过一段时间,最终都因为农村超生人数增加而作罢。
  “未来肯定会做一些调整,一方面是国家卫计委在顶层设计上会有方向性的引导,二是基层实践。”国家卫计委基层指导司相关工作人员说。而在已经与基层计生干部共同探索过一段时间的史某看来,“计生干部的意愿是一个方面,国家高层的决策对于他们的转型更加重要”。
  首要问题是:职责如何界定?俞华指出,随着低生育水平的稳定,很多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地区开始拓展工作内容。在基层,计生部门常常被当作了“第二国务院”。卫计委基层指导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一些基层计生干部甚至要帮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生产、申请住房补贴和小额贷款。另外,在目前基层卫生计生服务机构的合并方式中,亦没有涉及老年人服务。原国家计生委科技司肖司长在考察了瑞典家庭服务中心的经验后认为,中国的计生工作网络像一块“和氏璧”,他们正好可以转型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家庭服务业骨干,特别关注计划生育家庭。
  “未来的老龄服务,单靠民政部门是不行的,要与卫生计生部门协作,毕竟健康是老年服务中最重要的内容,另外还必须发动家庭的力量。而面向家庭开展活动和服务,原来的计生队伍是有优势的。”俞华说。
  “给定资料”中有人认为,“全面二孩”政策施行后,从事计划生育相关工作的人员就无事可做了。请结合资料和实际,反驳该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条理清晰,有说服力。不超过300字。
3 解析题 20分
给定资料:
  地处华中腹地的W市,是全国首批“智慧城市”之一,也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W市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走出一条生态、安全、良性、互补具有W市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发展之路,让改革红利借助“互联网+”惠及更多农民、市民。2015年7月,W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意见》,互联网正逐步成为全市农业发展的新引擎。在政策的引导和助推下,全市“互联网+农业”的综合管理应用体系已经初步建成。在农产品价格整体疲软的情况下,农业依然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农业物联网不仅仅是实现生产的智能化,同时还将极大挖掘农产品附加值。”目前W市J区组织研发了区级综合管理应用平台,生产者不仅可以通过该平台免费下载相关软件系统,管理生产所有环节,同时也可以通过下载的软件系统在线申请农产品销售身份证——“二维码”,产品生成二维码的同时主动集合产品生产的相关信息生成“产品电子档案”,与产品“绑定”,“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将最大限度地获取产品相关生产信息,更安全、更放心”。
  J区委副书记认为,制约农业发展关键瓶颈问题之一在于产地与市场的对接不畅,传统的流通模式中,农民基本上没有“话语权”,在农产品“价格分成”中处于底层,承担最大风险,获取最小利益。电商具有信息开放性、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等特性,可以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进行“直连”,极大地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W市农委信息市场处处长透露,W市的农产品电商规模已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在淘宝、京东等平台销售进入前十的食品类企业中,W市占有三席。
说起农村信息化,自然让人联想到网络问题、流通问题和农民不会用电脑及智能手机等问题。这些问题在W市各新城区,一个乡村服务站,基本上就可全部解决,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他们说,互联网在农民心里已不再是“海市蜃楼”,而是一件摸得着、看得到的好事。
  11月24日,J区某街道12316信息服务站里.20出头的乡信息员小思正在满面笑容接待来访村民,手把手示范手机上网等信息工具。她说,不管是来电还是来访,我们都要热情接待。为解决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W市积极开展农业互联网人才培训和创新孵化,吸引一批像小思这样的年轻人在家门口就业。
  “2016年,新城区90%的行政村将建有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点,功能进一步提升。”W市农业信息化中心主任表示,将涉及信息服务的村邮站、供销网点、网格化管理等设施与资源进行整合归类,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服务效率,争取尽快突破农村信息不对称和物流瓶颈,解决农村买难、卖难问题,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目前W市市民最关心的涉农话题之一。在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指导下.W市近年来主动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初步建立了蔬菜生产、生猪屠宰等环节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以物联网技术实现标准化种植养殖,再结合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互联网+农业”移动执法平台和“互联网+农村环境”监管等系统,将为农业发展进一步保驾护航。
  在社会服务上,土地流转系统实时更新最新土地资源信息,社会资本进入农业更加便利。智慧休闲农业系统还整合了全市乡村旅游资源,景点信息一应俱全,门票、就餐、住宿等可以实现手机预订管理。在这些数据管理平台背后,是W市正在搭建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资源整合,推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农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农业具有巨大的互联网改造空间,要优先发展农民看得见、用得上、接地气、能赚钱的农业信息技术,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该省农业厅副厅长表示,W市作为全国都市农业发展的先进地区,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工作成效显著,要勇立潮头、争当一流,力争做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标杆。
  假如你是W市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受邀做关于W市“互联网+农业”取得突破性发展的经验介绍,请你结合“给定资料”,起草一份经验介绍提纲。
  要求:内容具体,条理清晰,不考虑格式。不超过450字。
4 解析题 20分
给定资料:
  日本人讲初心,何谓初心?没被污染过的最初状态,即婴儿期的本真。而从中世千利休的茶道精神到近世松尾芭蕉的俳句趣味,讲的是空寂和闲寂。这种文明所倡导的生活方式便是尽可能的贫寒,尽可能的节约,视豪华为负担,视辉煌为不安,视富有为烦恼。
  日本人的性格中有一种隐忍和克制,他们的饮食辞典中没有“暴饮暴食”,很少浪费粮食。日本人注重细节,精打细算。比如,提倡民众夏天穿便装,男士不打领带。秋冬两季加穿毛衣。夏天空调温度由26℃调到28℃,即可节约17%的电能,换算成石油,每年可节约原油155万桶。若全家共用一钮水泡澡,一年之内约能削减69公斤二氧化碳,节省7100日元;泡澡水用于洗衣服、浇花、冲厕,能削减7公斤的二氧化碳,节省4200日元。且大多数家庭都选择乘坐轨道交通上下班,即使开车也会做到“经济速度”——不急起步,不猛加速。
  除了将能源消耗降到最低,在回收方面,日本也是发挥到了极致。比如公厕提供的免费卫生纸,都是用回收的车票、报纸、杂志等做成的。每个星期都有固定回收垃圾的时间,非常详细、非常精准,如果错过了这次,就必须等下一次。有一些人专门免费做回收处理工作,因对环保有推动,行动中能获得一份自豪感。
  那么多分类回收的垃圾,都去哪儿了?焚烧厂。日本投入很多资金开发垃圾焚烧技术,垃圾在送至焚烧厂时严密分类,完全剔除了塑料等化学制品,大大降低了毒气排放量。燃烧后的物质98%。99%都被回收,这些物质可以用作肥料,或者制成防波堤的水泥。
  近年,丰田推出一款号称“终极环保车”的燃料电池车,以氢为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来带动电动机工作。只会产生极少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这是一款概念车,前期的环保理念车,但已经在全球上市,面向普通消费者销售。
  日本政府规定,扔垃圾须用指定的透明袋,严格分类,有的地方甚至要求垃圾袋上贴名字,若违反规定,该袋垃圾会被留下,这种尴尬窘迫的威力有时会大过金钱的惩罚。
  东京都政府曾规定达不到排放标准的柴油机汽车禁止在东京都内行驶,罚款高达50万日元。还有一项号称“全球最严格”的尾气排放规定,要求汽油和柴油中含硫量降至10ppm(百万分比浓度)。因环保而引起的民众与政府、大企业的诉讼,必须要有胜诉或至少是和解的案例,这是法律对政府和大企业的一种约束。例如多年以前的东京大气污染案,民众最终与政府达成和解,除经济赔偿与医疗补偿外,和解要求还包括政府应当尽快设定针对PM2.5的环境标准。这推动了日本政府针对PM2.5的首次立法。
  根据“给定资料”,谈谈日本的环境保护给我国的启示。
  要求:
(1)紧扣材料,重点突出;
(2)观点明确,表述准确;
(3)不超过250字。
5 解析题 20分
给定资料:
  334亩碳中和林,20年6674吨温室气体。2016年8月22日,G20杭州峰会碳中和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将以造林的方式中和G20杭州峰会产生的温室气体,使此次峰会成为史上首个低碳峰会。
  G20杭州峰会碳中和项目是由国家林业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倡议,经外交部批准启动的项目,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浙江省林业厅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启动仪式上,老牛基金会和万马联合控股集团分别捐资85万元和65万元,将全部用于该项目。
  经过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计量,G20杭州峰会期间交通、餐饮等将排放温室气体6674吨二氧化碳当量(注:二氧化碳当量是指一种用作比较不同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度单位)。
  2017年3—4月份适宜的造林季节,项目实施部门将在杭州临安太湖源镇营造由红豆杉、银杏、浙江楠等珍贵乡土树种组成的334亩碳汇林(注: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做好后期抚育管理工作。
  据测算,每亩碳汇林每年可以净吸收1吨二氧化碳当量。按此计算,334亩碳汇林将在未来20年里完全中和G20杭州峰会排放的温室气体,抵消会议的碳排放,实现峰会零排放的目标。
  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形式,“碳中和”已成为当前国际大会和体育赛事所采用的碳减排国际惯例。
  如今启动的这一项目,使得G20杭州峰会成为继201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天津会议和2014年APEC会议后,中国政府通过造林方式实现零排放目标的第三个大型国际会议。
  与此同时,这也是浙江碳汇林业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近年来,浙江先后成立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浙江碳汇基金等,全省目前共募集社会资金近1.6亿元,已完成碳汇造林5.47万亩、碳汇森林经营9.21万亩,碳汇林面积约占全国的10%。
  最新监测数据表明,浙江森林面积60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60.91%。全省森林年吸收二氧化碳5812万吨,在保持水土、提供森林旅游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达4388亿元。
  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高风说,G20杭州峰会是2016年我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近年来中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峰会。峰会将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治理开创新愿景、提供新动力,受到世界瞩目。我国政府决定通过植树造林增汇的方式抵消峰会造成的碳排放,是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务实行动,向世界传递低碳、环保办会的积极信号。G20峰会碳中和项目的启动,不仅贯彻了我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也践行了G20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精神,展现了中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一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世界经济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决心和努力。
  据原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旭明介绍,实施峰会碳中和项目,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抓住机遇、接轨国际、创新实干的表现,更是林业创新发展融人和服务峰会的重要载体,他要求省直有关部门和杭州市人民政府,通力协作,保质保量地如期完成G20杭州峰会碳中和项目的造林任务,向二十国集团和关心绿色低碳发展、环境保护的社会各界提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根据“给定资料”,归纳概括G20杭州峰会启动碳中和项目的意义。
  要求:内容全面、准确,语言简练,不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