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验收调查

题量:17题
题型:解析题
试卷简介: 十、验收调查, 此试卷为参加"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的考生提供的"十、验收调查"的答案和解析。

试题预览

1 解析题 20分
某高速公路工程于2009年取得环评批复,2010年3月开工建设,2012年9月建成通车试营运。路线全长160km,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00km/h,路基宽26m,设互通立交6处,特大桥1座,大中小桥若干;服务区4处,收费站6处,养护工区2处。试营运期日平均交通量约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交通量的68%,建设单位委托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环评文件载明:路线在Q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某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实验区内路段长限制在5km之内;实验区内全路段应采取隔声和阻光措施;沿线有声环境敏感点13处(居民点12处和S学校),S学校建筑物为平房,与路肩水平距离30m,应在路肩设置长度不少于180m的声屏障;养护工区、收费站、服务区污水均应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 初步调查表明:工程路线略有调整,实际穿越Q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路段长度为4.5km,全路段建有声屏障(非透明)或密植林带等隔声阻光设施;沿线声环境敏感点11处,相比环评阶段减少2处居民点;S学校建筑物与路肩实际水平距离40m,高差未变,周边地形开阔,路肩处建有长度为180m的直立型声屏障;服务区等附属设施均建有污水处理系统,排水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设计。
[问题]
1. 对于Q 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 对于居民点,声环境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 为确定声屏障对S 学校的降噪量,应如何布设监测点位
4. 按初步调查结果, 污水处理系统能否通过环保验收 说明理由。
2 解析题 20分
某油田新开发的区块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区域面积30km2。新开发区块与已有区块相邻,依托已有联合站。
  开发建设工程设计年产油3×105t,原油通过新建70km管线输往已有的联合站,经脱水除气处理后外输,脱水除气过程产生的天然气不含硫,用作燃气伴热加热炉燃料,加热炉用于原油输送伴热。联合站原有3台A形10t/h燃气伴热加热炉,2用1备;2台4t/h燃煤供暖炉,1用1备。在联合站预留场地新建1个5×104m3原油储罐和2台B形10t/h燃气伴热加热炉;联合站内部分设施有非甲烷总烃排放;联合站周围200m范围内为平坦空地。新建的输送管线中有5km沿途两侧分布稀疏灌草,1km外有稀疏胡杨林分布。
  环评中确定的生态评价范围包括油田开发区域、联合站及周边和输油管线中心线两侧300m。环评批复要求,工程建设过程中减少植被破坏,及时进行植被恢复,联合站的SO2排放总量不得增加。
  工程建设单位拟申请竣工环保验收。经初步调查确定,该油田开发工程环保设施与环评批复一致,年产油量已达2×105t。联合站没有增加燃煤量,但煤的来源有变化。在工程建设期间,与胡杨林分布区相距1km的管线地段被划入省级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本工程是否满足竣工验收调查要求?说明理由。
2.确定本工程生态环境验收调查范围,说明理由。
3.为判断联合站大气污染物是否达标,应至少设置哪些监测点位?说明理由。
4.联合站的SO2排放总量能否满足环评批复要求?说明理由。
5.在进行生态保护措施及其有效性调查时,除落实以上措施外,还应开展哪些工作?
3 解析题 20分
某焦化厂新建的60×104t/a焦炉煤气气源工程位于A县城东北6km处的煤化工工业集中区。本工程所在地环境空气以煤烟型污染为主,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环境空气监测表明SO2、NO2、TSP等浓度达标,氟化物浓度超标。该区常年主导风向为南风。
  经环评批复的新建工程主要包括焦炉、煤气净化系统和输气管线工程。新建焦炉产生的煤气经两级脱硫装置处理,一级脱硫后的煤气用于焦炉加热和用作粗苯管式加热炉燃料,剩余煤气经二级脱硫后外供县城居民。该厂焦油和氨水贮槽处于焦炉北侧,粗苯贮罐位于厂区西侧,1000m3煤气贮柜位于厂区西南角。
  本工程废气排放后的特征污染物为苯、苯并芘、硫化氢和氨。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经新建污水处理场处理,设计出水水质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处理后废水90%回用,其余废水送煤化工工业集中区处理。该工程实际建设与环评批复一致,环保设施运行正常,经过3个月试生产已逐步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工程竣工环保验收应调查的内容。
2.若要求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应监测哪些污染物?
3.给出污水处理现场验收监测点位置和监测频次。
4.为验收煤气脱硫装置的有效性,说明应设置的点位和内容。
5.试生产期间取得的数据是否可作为验收的依据?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