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考试试题

[解析题]A市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设备,拟新建一座设计能力为80万m3/d的长征自来水厂。长征自来水厂取水口位于B河江心。B河全长1100km,在取水口上游3km至下游3km范围内无废水排放口,B河在A市段水量丰富且水质良好,属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水体。在取水口下游5000m处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鲟保护区,取水口下游2500m处有C市饮用水源取水口。   水源的水经取水泵房通过一根DN2800、长约1500m的引水管送至该自来水厂。原水经过絮凝、沉淀、过滤和加氯消毒等处理工艺后经市政给水管网送至位于A市中心城区的配水管网。该项目排泥水经沉淀过滤处理后排入B河,并利用水厂附近一处低洼地埋置脱水泥饼。   建设内容包括水源取水工程、自来水净化工程及送配水工程。取水工程包括江心取水构筑物;自来水净化工程包括配水井、絮凝沉淀池、石英砂滤池、清水池、吸水井、消毒池、污泥泵房等;送配水工程包括输水管渠、配水管网、泵站、水塔、水池等。   A市常年主导风向为SSE风,长征自来水厂厂界正西方向100m处有一所绿苑中学,师生约280人。在厂界西南方向1200m处有一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马寺。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建设项目评价时,环境可行性论证应当注意哪几个方面? 2.分析该项目取水工程产生的环境问题。 3.自来水净化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4.自来水厂产生的脱水泥饼除了利用低洼地处置外,还有哪些处置措施? 5.自来水厂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解析题]某铜矿位于中南部某省低山丘陵区,矿区面积0.375 km2,开采标高+55~+320 m,矿石类型主要为黄铜矿(CuFeS2),含少量硫砷铜矿(CuAsS4), 脉石主要为石英、钾长石。矿山现有200t/d (6.6万ta)采选工程,包括地下开采巷道、地面采矿工业场地(内有主井、副井各1口及临时废石场1座)、风井工业场地(内有回风井1口)、选矿厂(位于采矿工业场地西北侧的矿区边界)、尾矿库(位于选矿厂南侧1.1 km的山谷内)和集中办公生活区,地面设施占地25.05 hm2。矿山地下采出的铜矿石由主井提升至地面筒仓暂存后转入选矿厂,经碎磨后加入丁黄药等药剂浮选产出铜精矿产品。现有工程井下涌水量563 m'/d,经中和沉淀处理后优先回用于生产,剩余255 m2/d外排西边河(外排水质见下表),西边河傍矿区西侧边界由南向北流过。选矿产生的含固率55%的尾矿浆由1.6km长压力管道送往尾矿库,尾矿浆在库内沉淀后,澄清水通过溢流井排出尾矿库并全部回用于选矿生产。集中办公生活污水生化处理并消毒后用于矿区绿化,不外排。现有工程采矿废石露天堆存于副井旁的临时废石场,定期送建材厂综合利用,废石场仅设有拦挡坝。现有尾矿库总库容136万m3,剩余库容103万m3,尾矿浆于主坝前均匀排入尾矿库,在库内自然沉积形成堆体和干滩面。2018 年年底,该省公告该矿区所在区域列入落实“水十条”实施区域差别化环境准入的管控区域,该区域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执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矿山计划依托现有工程,通过新建深部盲主井和盲风井,改造提升设备,扩建选矿设施实现采选扩能。新建尾矿充填站实现部分尾矿充填井下采空区,进而延长尾矿库原服务年限;为缓解废石外运不畅暂存压力,扩能工程拟在采矿工业场地以北的山坳处新建1座废石场,库容2万m3,需新征占地35 hm2。矿山扩能后矿区范围不变,开采深度延伸到-500 m,总采选规模500 vd (16.5 万ta),可继续服役17.7a。扩能工程实施后,矿山井下涌水正常产生量2441 m3/d,采用三级接力排到地面中和沉淀处理后,905 m3/d回用于采选生产,剩余1 536 m3/d依托现有排放口外排西边河。扩能工程选矿尾矿浆先送尾矿充填站分级,其中粗粒尾矿与水泥混合后胶结充填井下采空区,剩余含固率40%的细粒尾矿浆(干重6.8万t/a)送现有尾矿库。扩能工程建成后,尾矿浆澄清水、生活污水仍然回用,不外排。 西边河矿山所在河段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水环境保护目标,评价技术.单位判定扩能工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 在地表水评价范围内有一处民采铜矿废水排放口,为保障区域水环境质量,政府已将该铜矿列入关停计划。矿区土壤类型包括红壤、紫色土,主要植被为次生马尾松林和人工杉木林;评价技术单位判定扩能工程涉及土壤环境生态影响与污染影响,其中污染影响型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在矿区下游河道宽缓带两侧有少量水稻田位于土壤评价范围内。为掌握经尾矿充填站分级后排入尾矿库的细粒尾矿浆固废属性,评价技术单位提出在扩能工程投产后重新取样进行浸出毒性试验的要求。 1.指出现有工程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以新带老”措施。 2.本扩能工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指出开展正常工程下的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需调查的水污染源。 4.按污染影响型,给出本扩能工程土壤环境现状监洲布点位置和布点类型。 5.给出扩能工程投产后尾矿进行漫出毒性试验的取样位置、取样方式及推荐采用的浸提剂。
[解析题]拟在桂江流域上游一级支流桂溪江建设桂溪口水库,工程任务为防洪、供水。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约为300km2,水库校核洪水位为180.2m,总库容3.6×108m3。正常蓄水位为170.0m,正常蓄水位相应库容2.9×108m3。主要建筑物包括挡水建筑物(最大坝高130m)、泄水建筑物、取水建筑物、导流建筑等。拟建水库为水温分层型水库,配套建设分层取水装置。 拟选的3个砂砾料场分布在坝址下游河漫滩,2个石料场分布在坝址上游,其中1#石料场距大坝1.5km,石料开采高程控制在170.0m;2#石料场距大坝5km,石料开采高程控制在150.0m。 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8.5℃,年平均最高气温23.0℃,年平均最低气温14.0℃。多年平均降水量1855mm。流域内植被覆盖良好,山林茂盛,多松、栎和竹;上游河谷山高谷深,河道蜿蜒,河岸陡峭,河漫滩及阶地不发育;中下游河谷地势稍缓,河道曲折,两岸有零星小台地和滩地。河床大部为砂砾覆盖。河流中分布有多种鱼类。项目可研报告中给出了坝址及下游河道典型断面流量水位关系曲线,建库前后典型断面典型年、月、日径流量和水位过程线,建库前后枯水年年径流量和最枯月流量。 拟建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2m3/s,工程拟按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0%泄放河道最小生态基流。坝址下游河流生态需水分析结果见表5-1。 表5-1桂溪口水库下游河道生态需水量单位:m3/s 水库蓄水后河流沿岸有2个自然村落被淹没,库区无文物古迹和具开采价值的矿产。库区下游8km处河道现有1座鱼类增殖放流站。 经分析,4月份~10月份,上层取水的低温水影响范围2km~10km,低层取水的低温水影响范围达到20km。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指出本案中可以表明坝址下游水文情势变化特征的信息。指出本项目可能影响下游鱼类生境的主要因素,说明理由。简要说明砂砾场、石料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重点。指出本项目陆地生态调查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解析题] 某油田拟新开发一个35km2区块,年产原油60×104t,采用注水开采,管道输送。该区块新建油井800口,大多数采用丛式井;钻井废弃泥浆、钻井岩屑、钻井废水在井场泥浆池中自然干化,就地处理;集输管线长约110km,均采用埋地敷设方式。开发区块土地类型主要为林地、草地和耕地。区内有小水塘分布,小河甲流经区内,并在区块外9km处汇入中型河乙,在交汇口处下游8km处进入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区块内有一省级天然林自然保护区,面积约600hm2,在自然保护区内不进行任何生产活动,井场和管线与自然保护区边缘的最近距离为500m。集输管线穿越河流甲一次。开发区块内主要土地类型和工程永久占地类型如图所示(单位:hm2)。[2008年真题]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确定本项目的生态评价范围。 2.指出本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3.识别本项目环境风险事故源项,判断事故的主要环境影响。 4.从环境保护角度判断完井后固体废物处理方式存在问题,简述理由。 5.简述输油管道施工对生态的影响。 6. 生态影响评价应为几级评价?说明理由。 7.指出基本农田影响评价因素。 8.给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措施。 9.本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10.本工程施工期对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否有不利影响? 11. 简述油田落地油的来源,给出控制方案? 12.对区块内的草地,可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13.处于农田区的井场,封井后应做哪些工作? 14.给出钻井泥浆、钻井岩屑、钻井废水的处理途径。 15.给出工程调查与分析的主要内容。 16.对项目区的生物多样性应调查哪些内容? 17.对草地生态系统应调查哪些功能性指标? 18.本工程生态影响评价除常规评价外,还有必要提出应做哪些工作?
[解析题]某制药企业位于工业园区,在工业园区建设初期入园,占地面积3hm2。截至2012年工业园区已完成规划用地开发的80%。该企业拟在现有厂区新建两个车间,生产A、B、C三种化学原料药产品。一车间独立生产A产品,二车间生产B、C两种产品,B产品和C产品共用一套设备轮换生产。A、B、C三种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废气主要污染物有甲苯、醋酸、三乙胺,拟在相应的废气产生节点将废气回收预处理后混合送入RTO(热力燃烧)装置处理,处理后尾气经15m高的排气筒排放。A、B、C三种产品工艺废气预处理后的主要污染物最大速率见表6-1。RTO装置的设计处理效率为95%。   该企业现有生产废水可生化性良好,污水处理站采用混凝沉淀+好氧处理工艺,废水处理能力为100t/d,现状实际处理废水量50t/d,各项出水水质指标达标。扩建项目废水量40t/d,废水BOD5/COD值小于0.10。拟定的扩建项目污水处理方案是依托现有污水处理站处理全部废水。 表6-1工艺废气预处理后主要污染物最大速率单位:kg/h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确定本项目大气特征污染因子。 给出甲苯最大排放速率。 指出废气热力燃烧产生的主要二次污染物,提出对策建议。 根据水质、水量情况,给出一种适宜的污水处理方案建议,说明理由。 为评价扩建项目废气排放的影响,现场调查应了解哪些信息?
[解析题]公路改扩建某地拟对现有一条三级公路进行改扩建。现有公路全长82.0km,所在地区为丘陵山区,森林覆盖率约40%,沿线分布有旱地、人工林、灌木林、草地和其他用地。公路沿线两侧200m范围内有A镇、10个村庄和2所小学(B小学和C小学)。A镇现有房屋结构为平房,沿公路分布在公路两侧300m长度的范围内,房屋距公路红线10.0m~20.0m不等;B小学位于公路一侧,有两排4栋与公路平行的平房教室,临路第一排教室与公路之间无阻挡物,距公路红线45.0m,受现有公路交通噪声影响。公路沿途有1座中型桥和5座小型桥,中型桥跨越X河,桥址下游1.0km处有鱼类自然保护区。 改扩建工程拟将现有公路改扩建为一级公路,基本沿现有公路单侧或双侧拓宽,局部改移路段累计长约8.2km,改扩建后公路全长78.0km,路基平均高度0.5m。其中,考虑到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改扩建公路不再穿行A镇,改为从A镇外侧绕行;在途径B小学路段,为不占用基本农田,公路向小学一侧拓宽,路基平均高度0.3m;拟在跨X河中型桥原址上游800m处新建一座跨越X河的中型桥,替代现有跨河桥。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给出B小学声环境现状监测要点。为评价改扩建工程对A镇声环境的影响,需要调查哪些基本内容?为了解公路沿线植物群落的类型和物种构成,哪些植被类型需要进行样方调查?跨越X河的新的中型桥梁设计应采取哪些环保工程措施。
[解析题]华北某天然气管道工程首站东起T市,末站西迄S市,全长194 km。管材为内径914 mm的直缝埋弧焊钢管,设计输气压力12 MPa,输气规模300亿m/a。工程全线设5座站场(首站、末站、2个分输站和1个分输清管站)、11 个截断阀室。工程于2016年4月取得环评批复。 环评文件载明:各站场均配置一定数量的旋风分离器、过滤分离器、计量设施和调压设施,配套建设1根20 m高放空立管、电加热取暖设施和1套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分输清管站设有收、发球装置,配收球筒和发球筒。站场输气流程为:.上站来气先进入旋风分离器,分离后气体再进入过滤分离器滤出岩屑等杂质后,经计量设施计量后部分外输到用户:其余经调压后输送到下游管道。陆地管道敷设采用挖沟法,施工作业带宽度为18m。穿越工程包括采用顶管9次穿越等级公路;采用挖沟法(辅以围堰导流)穿越A河;采用定向钻法从河床下15m深处穿越B河。工程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为:管沟采用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和施工带临时占地恢复措施;定向钻施工产生的废弃泥浆异地处置,顶管产生的弃土渣用于铺路;站场污水经处理后用于绿化,清管废物在储存罐暂存并定期送填埋场处置;旋风分离器和过滤分离器等设备采用减振降噪措施后噪声低于75 dB (A)。 设计阶段工程发生以下变化:管道路由总体走向不变,但为使管道两侧100m范围内无村庄,调整了局部管道路由,调整段总长度共45 km,调整后管道总长度200 km;管道设计输气规模不变,但内径增大至1 016 mm,压力降至10 MPa;全线陆地管道施工作业带宽度增至24 m;截断阀室增至14个; 1个分输站改为压气站,调整后的压气站站场边界长320 m,是边界最长的站场,站内增设电机驱动压缩机及配套的空压机各6台。电机驱动压缩机和空压机设备声功率级分别为105dB(A)和90dB(A);因管道穿越A河点位于新设立的国家湿地公园宣教和综合管理区,该段管道施工方式采用定向钻法,在A河及湿地公园外部设施工场地和出入土点;地质勘探发现B河河床下存在40m厚连续砾石层,不适合定向钻法施工,经对挖沟法、定向钻法、顶管法、隧道法、盾构法和多跨桁架法等穿越方式的工程比选,设计推荐挖沟法。建设单位界定工程属于重大变动,拟重新批环评文件。 变更环评编制单位调查得知:管道沿线陆地穿越段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间有少量林地,农作物为小麦、水稻和棉花等。压气站西侧165 m处有1个村庄共20户居民; A河国家湿地公园面积为387 hm2,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宣教和综合管理区,植被以柽柳、芦苇、红蓼和香蒲等湿地植物群落为主,主要保护动物有鸳鸯、大天鹅、游隼、红脚隼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鲫鱼、黑斑蛙等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湿地保育区是鸟类主要栖息地和产黏性卵鱼类的产卵区。 1.指出界定工程重大变动的因素。 2.分析工程重大变动后的环境影响,说明变更环评的重点工作内容。 3.对国家湿地公园应补充哪些生态现状调查内容。 4.指出穿越B河不同施工方式的环境比选主要内容。 5.识别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危险单元。
[解析题]西北某地溪水江自北向南流,左岸自上游往下有A、B两条支流汇入,汇口间距144km。A河全长83km,流域面积为1581km2,河口处多年平均流量为42.7m3/s。清溪县位于A河右岸,距河口42~44km,县城临河展布,以A河支流作为供水水源,目前供水保证率低。县城生活污水经集中处理后排入A河。B河自东向西穿过临江市区,河流全长32km,河口处多年平均流量为6.3m3/s,为临江市主要排污受纳水体。临江市目前以城区北侧的红旗水库作为供水水源。随着城市发展,现有水资源已无法满足其发展需要。 为提高清溪县供水保证率和满足临江市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临江市拟在距河口61km处新建R水库工程以及清溪县取水工程和临江市调水工程。清溪县取水工程在R水库坝下10km处右岸取水,经6.8km取水管道引入县自来水厂;临江市调水工程在R水库坝上100m处左岸取水,经20km输水隧洞向红旗水库补水。 R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为8.79m3/s,水库正常蓄水位为238.0m,死水位为231.0m,水库长9.3km,总库容9437×104m3,具有年调节能力。R水库由大坝枢纽、泄水建筑物和发电厂房组成。大坝最大坝高为96m,泄水建筑物包括1条溢洪道、1条放空洞和1根生态流量泄放管。发电厂房位于坝下,根据下游综合需水量进行发电,当发电机组无法下泄水量时,R水库通过生态流量泄放管下泄生态流量。 R水库调度方式是6月至11月为蓄水期,在满足防洪需求的情况下蓄水,下泄流量小于等于天然来流量;12月至翌年5月为供水期,下泄流量大于天然来流量。 A河上游受地形地质条件、气候等因素影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中下游河段具有典型干热河谷特征,河谷区植被以灌草丛为主。调水工程输水隧洞穿越山区,在隧洞中段设1条施工支洞,隧洞及支洞口附近分别设有弃渣场、施工场地与临时道路,山区植被以云南松林、杞木林、杜鹃灌丛等为主,野生动植物较丰富。 A河现状水质为Ⅱ~Ⅲ类,鱼类资源较丰富,距河口约10km河段分布有1处鱼类产卵场。B河为Ⅲ类水环境功能类别,受临江市排污影响,市区以下河段现状水质仅为Ⅳ~V类。 【问题】 1.给出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2.为计算A河生态需水量,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3.从退水环境影响角度,分析临江市增加供水的环境制约因素,提出解决对策。 4.开展输水隧洞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需关注哪些主要生态影响?
[解析题]南方某山区拟建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开发目的包括城镇供水,农业灌溉和发电。工程包括一座库容为2.4×109m3的水库,引水工程和水电站。水库大坝高54m,水库回水长度27km,水电站装机容量80MW,水库需淹没耕地230hm2,移民1870人,安置方式拟采用就地后靠,农业灌溉引水主干渠长30km,灌溉面积6×104hm2,城镇供水范围主要为下游地区的两个县城。   库区及上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耕地,分布有自然村落,无城镇、工矿企业,河流在水库坝址下游50km河段内有经济鱼类、土著鱼类的索饵场、产卵场。[2008年真题]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大坝上游陆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应包括哪些方面? 2.提出水库运行期对下游河段鱼类的主要影响因素。 3.针对工程移民安置,环评需考虑哪些环境影响? 4.提出对水库工程需要考虑的环境保护工程措施和环境管理计划。 5. 针对河流鱼类,工程建设及运营期应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6.大坝建成后,坝下减(脱)水段将发生哪些变化? 7.大坝建成后对鱼类的产卵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8.工程建设对上游2个城镇供水有无不利影响? 9.本工程有为城镇供水的功能,请提出保障城镇供水水质的环保措施? 10.指出水坝对上游农业的影响。 11.库区回水区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12.施工期在人体健康方面的不利影响主要有哪些? 13.针对受到不利影响的坝下鱼类,除设置鱼道或过鱼设施外,还可考虑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题]某轻烧镁项目工程以菱镁矿石为原料,采用煤气型轻烧镁窑生产工艺生产轻烧镁粉。项目将新建20座煤气发生炉轻烧镁窑,年生产轻烧镁粉6万吨,工程总投资6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万元。厂区占地面积约9000m2,厂区内主要设施有厂房250m2、轻烧窑650m2、仓库2000m2、配电室50m2,总建筑面积约3000m2。厂区生产系统共设置两个生产车间,即烧结车间和粉碎车问,办公室、化验室、食堂及宿舍等位于该厂南侧30m远。厂区附近无排水沟渠,废水处理达标后排入农田,用于农业灌溉。厂区内建锅炉房,燃料为燃煤,高温作业场所产生粉尘和烟尘等污染物。营运期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的烟气可能包含SO2、NO2、CO、H2S、CH4等气体。   项目处于山地之间,拟建项目厂址位于山谷地带的一片荒地,当地区域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季多东南风,秋冬季多西北风,常年主导风向为SE、NNW,年平均风速2.4m/s,年平均气温8.3℃,冬季平均气温-6.9℃;项目拟建地点三面环山,中间为荒地,乱石、杂草丛生。西侧山坡上植被主要以人工针叶林为主,面积约200多亩;东侧山坡上植被品种较多,主要有榛材树、灌木、柞树等,其中柞树面积约480亩。距厂址500m以外分布有农田,主要种植玉米。距厂址南侧约2km的沟口处有水体,距厂址东北1km处有村庄,附近无名胜古迹等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本项目水污染控制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控制的目的和保护对象分别是什么? 2.简述本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清洁生产用在本项目中如何实现? 4.本项目的主要环保措施有哪些? 5.项目建成后大气污染物对附近村庄的影响如何? 6.针对本项目给出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