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模考试卷1

卷面总分:200分
答题时间:180分钟
题量:70题
题型:单选题, 多选题, 解析题
试卷简介: 2024年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模考试卷1, 此试卷为参加"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的考生提供的"2024年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模考试卷1"的答案和解析。

试题预览

1 解析题 20分
写作题:根据所给材料撰写审稿意见。
甲省人力资源研究所王前研究员领导“编辑人才开发”课题小组对8家出版社进行了连续3年的调研,并将分析、研究后的成果编写成书稿《新编辑培养读本》。
该书稿约12万字,共分四章,分别是:出版业人才概况、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新编辑培养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新编辑培养工作。
立新出版社职教编辑室收到这部书稿后,安排编辑陈志高进行初审,同时要求他结合实践指导助理编辑刘成审稿。因此,陈志高让刘成先略读全稿,然后精读其中第三章的第一、二、三节和第四章的第一、二、三节后试写审稿意见。
请以刘成的名义审读稿件并写出审稿意见。
稿件原文部分章节摘要如下(为减少阅读量,作了较大删节):
第三章 新编辑培养现状第一节 缺少对新编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引导  目前新编辑大多是80后,他们多是独生子女,生长环境相对优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有待加强,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多元化。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他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产生畏惧心理,甚至会选择离职,对出版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引导新编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是新编辑培养工作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第二节 缺少系统的岗位培训体系  我国的出版单位大多成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方面,种种原因使得一大批业务功底扎实的老编辑逐渐离开工作岗位;另一方面,随着人才市场的活跃和完善,编辑人才的流动更加频繁。迅速发展的出版业,对编辑的需求量急剧增加。随着转企改制的进一步深化,出版单位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更多的利润,经济效益成为当前众多出版单位的重要考核指标。这些在客观上造成了新编辑未经系统的岗位培训就仓促上岗。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下建立系统的岗位培训体系刻不容缓。
第三节 缺少促进新编辑发展的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由于众多出版社以经济效益作为考核编辑的重要指标,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编辑职务的升迁与否、收入的高低。这种机制造成新编辑升迁无望、收入偏低,与其他行业从业的同学相比,每月收入相差也不小。这种情况持续两、三年就会有一些新编辑选择离职,对出版单位造成损失。因此,做好新编辑培养工作,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第四章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新编辑培养工作第一节 新编辑入职教育  系统的、有效的入职教育可以让新编辑对自己将要从事的编辑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做好新编辑入职教育的方法:
(1)充分利用内部资源。一般出版单位都有获奖作品或成功的选题策划案例,因此,可开设案例课,由各出版单位的资深编辑或获奖者授课。
(2)善于借用外部资源。外部资源的借用有三条途径:一是请讲师,二是看光盘,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学习有关出版业领军人物的经验,开阔思路;三是看资料,如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出版六十年》系列图书,展示了新中国六十年出版业的艰难探索和辉煌成就,反映了新中国出版人、发行人对出版事业的执著、热爱和开拓精神。
通过入职教育,新编辑感受到编辑工作的丰富内含和独特魅力,感受到出版人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才可能求上、求优、求高地要求自己,为成长为顺应时代潮流、具有竞争力的优秀编辑奠定基础。
第二节 构建系统的岗位培训体系  系统的新编辑岗位培训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单位文化和业务流程。新编辑一般在经过入职教育后,应安排其到总编室、发行部、出版部等部门实习,使其对本单位的历史、文化、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参加新编辑培训班。新编辑培训班讲授有关出版的政策法规、编辑工作实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内容,是新编辑系统学习出版行业知识和编辑业务知识的课堂。
(3)文字加工能力的培养。培养新编辑对稿件中各种差错的敏感性,引导其在实践中掌握编辑加工的各项重要原则。
(4)风险防范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文字加工能力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引导新编辑发现稿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如书稿内容是否与党和国家的现行政策相悖,是否存在泄密和侵权等问题。
(5)选题策划能力的培养。参加图书订货会是新编辑开阔眼界、了解出版动态的有效途径。让新编辑带着目标参加订货会,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研;之后再了解同类书的销售情况,并形成调研报告。
(6)与作者沟通能力的培养。稿件编辑加工结束,安排新编辑与作者沟通,锻炼他们归纳、总结稿件中问题的能力,磨炼他们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能力,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随机应变的能力。
(7)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是编辑的基本功之一,写作水平与编辑业务能力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除了写调研报告和编辑加工报告外,还要培养新编辑写内容简介、书评、业务研究论文等的能力。
第三节 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对于新编辑培养工作而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新编辑为本”,在培养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新编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和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目前我国出版业面临的新形势,新编辑的创新能力考核包括:
(1)以跨文化的视角,捕捉文化科技新信息的创新能力。新编辑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易于掌握新技术、新观点。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鼓励新编辑不受自己所学专业的限制,从文化与科技的进步中发现新亮点、新事物,并运用出版手段,使之转化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出版物。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新编辑开阔视野、不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运用新技术,拓展文化传播渠道的创新能力。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增强了文化创造力和传播力。必须充分发挥各类信息网络的文化传播作用,积极拓展文化传播渠道。新编辑的计算机和外语水平较高,鼓励他们在数字出版和多媒体领域发掘自身的潜能,即有利于新编辑成长为竞争型人才,又有利于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
2 解析题 20分
改错题:改正句子中的错误。
(1)写文章要学会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
(2)实践证明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中西医相结合的方针是繁荣社会主义医学事业的重要保证。
(3)我们工人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把实际困难如实地告诉他们,他们是会谅解的。
(4)青年们应该响应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5)去年新栽的柳树,伸出了柔细的枝条,像一个个威武的战士挺立在水库边。
(6)对于无论什么样的干部,把群众不放在眼里,没有不失败的。
(7)图书室的书架上有工具书、字典、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
(8)小李和张宇高兴地对他姐姐说:“明天我们就去北京上大学了。”
(9)携带小孩,不要站在座位上,以免踩脏。
(10)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1.写文章要学会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
2.实践证明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中西医相结合的方针是繁荣社会主义医学事业的重要保证。
3.我们工人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把实际困难如实地告诉他们,他们是会谅解的。
4.青年们应该响应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5.去年新栽的柳树,伸出了柔细的枝条,像一个个威武的战士挺立在水库边。
6.对于无论什么样的干部,把群众不放在眼里,没有不失败的。
7.图书室的书架上有工具书、字典、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
8.小李和张宇高兴地对他姐姐说:“明天我们就去北京上大学了。”
9.携带小孩,不要站在座位上,以免踩脏。
10.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3 解析题 20分
计算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需计算后回答的问题须列出算式,小数保留2位。)
2005年2月,王敏与甲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将其作品《网络信息检索指南》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中文版图书、电子出版物专有出版权授予甲出版社。合同的约定中包括:甲出版社按50元/千字的标准向王敏支付基本稿酬;印数稿酬的标准为5%,当印数超过10000册时,超过部分的印数稿酬标准提高到8%;稿酬的计算方法均按国家版权局的有关规定;基本稿酬和第一次印数稿酬均在该书出版后一个月内付清。签约后,王敏在约定的期限内将《网络信息检索指南》的全部电子稿件交付甲出版社。
2005年11月,《网络信息检索指南》一书出版。该书每个页面的版心部分排30个字行,每行30字;正文部分共252面,其中有6章的末尾留有空白,合计共120行;出版前言2面,目录2面,末尾的空白合计10行;还有主书名页1页,用与正文不同的纸张印刷。版权页上载明的印数为6500册,字数为247.7千字。计算基本稿酬时,助理编辑小陈利用该书的电子排版文件借助计算机统计字数。计算机统计得出的正文部分字数为187835字。于是小陈办理了支付基本稿酬9390元(50×187.8=9390)的手续,并于11月底汇寄给王敏8338.32元,同时告诉他出版社已经代扣缴个人所得税1051.68元。
2006年3月,王敏向法院诉称:甲出版社至今未支付应该付的印数稿酬;按税前数额计的基本稿酬应该为12385元(50×247.7=12385),但甲出版社少付了2995元。甲出版社的行为侵犯了作者著作权,所以请求法院判令甲出版社付足《网络信息检索指南》一书的基本稿酬并立即结付印数稿酬。
甲出版社辩称:《网络信息检索指南》一书的基本稿酬是按照合同约定的标准结算的,并未少付,王敏的计算方法有误。印数稿酬确实尚未结付,这是由于合同中约定的印数稿酬标准与国家版权局的有关规定不一致,需要双方按国家版权局规定的标准签署补充协议书对原出版合同进行修改后,才能支付。
问题一:甲出版社支付的基本稿酬数额是否准确?为什么?
问题二:甲出版社关于印数稿酬的辩解能否成立?为什么?
问题三:甲出版社支付给王敏的税前稿酬总额究竟应该是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