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阅读能力理解

题量:17题
题型:单选题, 问答题, 解析题
试卷简介: 第一节 阅读能力理解, 此试卷为参加"综合素质【小学】"的考生提供的"第一节 阅读能力理解"的答案和解析。

试题预览

2 问答题 14分
一个人的目光发自他的内心世界。目光的颜色表征了一个人的信仰与观点,而它与自然光的偏离程度则衡量着他的阅世是否成熟。目光的视野大小反映了一个人的胸怀。目光的温度流露出一个人的情感。目光的光压显示了一个人的勇气、决心与意志。一束怯懦的目光,光压几乎接近于零。目光的高低常与一个人地位的尊卑相联系。目光的深浅则透着一个人的睿智、聪慧与文化修养。而目光的真伪完全是一个人是否诚实的标志。
目光还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气质。如他的人格品味,机智程度,灵气天分,城府心机,阅历深浅,胸襟气度,风范操守,文化素养,行为习惯......从一个人的目光里,我们可以读出他的心灵,看到他更为深层次的内涵。怪不得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过,眼睛确实是一个人最有神韵的地方。
有的人相信名片上的官衔,有的人甚至妄言,服装是一个人的 “第二名片”。实际上,这两者都是最容易伪造的。而一个人的目光才是高度的“防伪”的。一个人可以很容易改变他的服装,但却难以改変他的目光。据《世说新语.容止》记载,当年曹操作为匈奴使臣,他自以为形陋不足以向远方强悍之国显示天威,特叫崔季珪代他充当大使荣色,自己则握刀立旁做侍从。亊后有人问使臣:“魏王如何?”匈奴使者回答说,魏王形态仪表倒也不凡,但是旁边那位目光炯炯有神的握刀人才是真英雄。
善良的人们,要把握住自己的目光,去辨真伪,发现美,择良美,并发出自己纯净、善良的目光。我们每一个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的各种光照之不,同时也生活在社会的众多目光之中。这个世界若是更多些真、善、美的目光,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摘编自詹克明《目光》)
问题:
(1)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目光所反映出的一个人的特性。(4分)
(2)文章用 “真假魏王”'的例子,旨在说明什么?请简要分析。(10分)
3 问答题 14分
材料
书籍,可以是生活中的太阳,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月亮。这样一想,我们就很容易分清两类读书人。
将书籍当作太阳的人,大都在白天读书。他们希望有了书的照耀,生存道路上的艰难可以像冰一样迅速融化,前进的障碍、陷阱可以意义跃过或者躲开。有人书的帮助,他们能看见自己想看的,得到自己想要的,明白自己还想看什么,还想要什么。他们歌颂太阳,只是因为太阳给他们光明;他们喜欢书籍,只是因为书籍帮他们走路。太阳不是闲来无事挂在天上玩的,白天读书的人也不大会读闲书或者无用的书。他们只要阳光,只要书中有用的东西,不如此,就感到自己年华虚度,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将书籍作为月亮的人,喜欢在晚上读书。日落西山,热气渐消;月上柳梢,银光乍泄;亮起一盏灯,与窗外灯光辉映;随手从满架琳琅中抽出一本有趣的书,闲读。夜深人静,步出书房,庭中望月,心静如水。他们知道自己是无用之人,但不计较;他们清楚自己在读无用之书,但还是觉得有趣。他们为轻松而读书,借此摆脱生活的沉重。以书下酒,邀月同饮,个中乐趣不图与人分享,只求书不是盗版,酒不是伪劣,月不是假冒。至于白天的事,万事随缘,由它去吧!
白天读书的人,志在将梦想变为现实;晚上读书的人,意在将追梦变成守望。阳光下读书,梦在书外,月光下读书,梦在书中。
(摘编自胡洪侠《书中日月长》)
问题:
(1)请结合文本,谈谈“梦在书外”和“梦在书中”的含义。(4分)
(2)“将书籍当作太阳的人”“将书籍当作月亮的人”这两类读书人,你更认同哪一类?简要说明理由。(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