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考试试题

[解析题]D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钢铁公司,有员工36000人,年产10Mt钢。发生事故的第一炼钢厂为D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直属二级单位,2003年5月5日投入生产运行,有员工920人,3座100t顶底复合吹炼转炉、3座LF精炼炉、1座RH真空精炼炉、2台板坯连铸机、2台方坯连铸机,年产419×104t钢,主要产品有方坯、板坯等。主要生产工艺:铁水→混铁炉→转炉→LF精炼炉→连铸机→出坯料。2号转炉炉体高度8.285m,下部直径6.18m,上部直径3.774m。氧枪总长17.245m,直径245mm,进出水管直径140mm,有效行程15.1m,冷却水流量200m3/h,压力1.4MPa。4月1日8时10分左右,第一炼钢厂2号转炉在吹炼过程中发现氧枪结瘤卡枪,计划冶炼完成后进行处理。8时45分,出钢结束,进行溅渣护炉;8时50分左右,溅渣护炉结束,发现氧枪无法正常提起。调度室通知钳工对氧枪提升装置进行修理,11时左右,修理完毕,将氧枪提起,电焊工进行切割。11时20分左右,摇炉工摇动转炉准备进行下炉冶炼,转炉内突然发生爆炸,产生巨大冲击波并引发火灾,将主控室全部损毁,造成现场4人死亡,28人受伤,其中2名轻微伤者已经出院,26名伤者(5人重伤)在医院住院治疗。经初步调查,切割氧枪前摇炉工未将转炉摇转到位,导致氧枪冷却管内残留的冷却水(约0.3t)在氧枪切割放水时流入转炉炉底,将炉渣(3~4t)表层冷却形成积水;摇炉工未发现转炉内已经进水,直接转动转炉,导致水与底部热渣混合,瞬间汽化,体积急剧膨胀,无法释放,发生爆炸。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D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炼钢厂2003年度千人死亡率和百万工时伤害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2.简要说出冷却水流入转炉的正确处置措施。 ?3.写出转炉车间存在的特种设备。 ?4.依据《炼钢安全规程》,说出转炉吹氧期间应及时提枪停吹的情形。 ?5.依据《安全生产法》,说出D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问答题]E公司为有色金属企业,采用火法炼铜工艺,年产阳极铜10×104t。公司下设办公室、计财部、生产运行部、安环部、设备部、供应部、销售部等7个部室,共有员工1000人。E公司的主要设备设施有原料制备系统、熔炼炉、吹炼炉、精炼炉、铸造生产系统、烟气回收系统及配套辅助设施。为扩大产能,E公司计划新建年产10×104t阳极铜生产线。项目建设前,E公司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F完成了安全预评价,进行了安全设施设计,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审查申请并获得通过。2017年5月25日,项目建成并试运行。2017年8月10日,由于吹炼转炉烧穿,新建生产线被迫转入大修阶段。8月15日,E公司委托有资质的G施工单位对吹炼转炉进行修复施工作业,同时委托H运输公司运送清炉的炉渣、废弃耐火材料及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废弃物。大修结束后,E公司开展了新建生产线安全设施的竣工验收工作。E公司发布了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2017年8月10日,吹炼转炉烧穿事故发生时及时启动了应急救援预案,并按照预案要求立即采取停炉措施,避免了事故进一步扩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2018年3月,E公司开始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工作,增加了部分安全设备设施,完善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说明技术服务机构F编制的安全预评价报告中,评价结论部分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2.根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说明E公司新建生产线安全设施设计审查需要提供的文件资料。 3.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说明E、G、H三家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分项分部工程作业时,签订安全管理协议的主要内容。 4.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简述E公司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前,进行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解析题]E钢铁公司棒材厂的加热炉使用煤气为燃料。2017年4月9日8时,棒材厂1号加热炉停产检修,更换煤气阀组后面的补偿器。11时更换完补偿器后,由工长甲负责组织引煤气。按照引气操作程序,先用氮气对加热炉进行吹扫置换,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引煤气点火。工长甲让维修工乙和丙两人去开阀组后面的截止阀,两人合力未能打开。乙取来一个铁制扳手。11时35分,乙在松动截止阀的紧固螺栓时,扳手与螺栓撞击产生了火花,遇到泄漏的煤气着火。工长甲在现场立即拿灭火器灭火,但由于火势太大无法扑灭,现场火势迅速蔓延并发生爆炸,乙当场死亡,丙被烧伤。甲手足无措,带着丙慌忙离开现场并赶赴医院。事故后调查发现,由于阀组前球阀密封不严,煤气从密封处泄漏,扩散到截止阀处。 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设备损失50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30万元,停产损失300万元,丙住院治疗费80万元,支付乙家属抚恤金25万元,丙歇工工资3万元,事故罚款15万元,补充新员工培训费1万元。 【问题】 1.计算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2.指出甲、乙、丙3人在操作过程中和事故处置过程中的不当之处。 3.指出本案中E钢铁公司棒材厂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不足。 4.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E钢铁公司棒材厂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7
[解析题]D煤矿设计年产量为150×104t,1983年投产。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矿井地压大;煤尘有爆炸危险,爆炸指数在31.4%~50.81%之间;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发火期在3个月左右,为一级自然发火矿井。1986—1998年共发生过18次自然发火事故,不仅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危及职工人身安全,而且打乱了矿井的正常生产秩序。特别是1997年“2?10”事故,造成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通风区长等8人遇难,教训十分惨痛。为此,D煤矿痛定思痛,认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强化安全管理。实现了近2年无自然发火事故。D煤矿1986—1998年间先后共发生18次自然发火事故,其中17次发生在8号煤层,发火规律明显,发火地点集中,在回采面收作线附近(7次,占事故总数的38.9%)和巷道施工或生产过程中漏顶及区段溜斜过煤段处(10次,占事故总数的55.6%);每次发火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自1986年8月2日至1998年1月19日,共发生自然发火18次,平均每年发火1.5次,每次发火时间平均为231天,1992年2月10日和1992年2月12日,两次发火的间隔仅为2天。发火征兆较为明显,有一氧化碳,其浓度呈上升趋势,有煤油味,出现烟雾,有高温点及出现明火等。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简述煤自然发火的条件。 2.简述影响煤自燃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防治煤炭自燃的开采技术措施。 4.简述火区密闭的原则。 5.简述封闭区火灾熄灭的判别指标及火区启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