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0分

高中历史《短暂的春天》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湖南省长沙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短暂的春天 2.内容: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高中历史《短暂的春天》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湖南省长沙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短暂的春天
2.内容: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较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
那时,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特别是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这些因素使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
1912-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讲清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民族资本”“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分别指的是什么?
2.历史课外教学的组织方式有哪几种?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 问答题 0分
高中历史《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山东省临沂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2.内容: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沿袭传统。从当朝皇帝到达官贵人,穿长袍马褂,吃满汉美食,住深宅大院;平民百姓则粗食布衣,住普通民居。当时,无论服饰是否华丽,都以中国自产棉布、丝绸缝制;无论食物是否精美,都为各地自产之物。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开店、办银行,还舶来一些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更是五花八门,有人穿西服,有人穿粗布大衫,还有人穿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仿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
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各地城镇中多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习惯,如南方人喜吃米饭、海鲜;北方人喜欢面食、肉类。各地还有一些风味点心或菜肴。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随着中国开设通商口岸越来越多,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设立了外国人的使、领馆区。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近代中国社会风俗也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与大城市相反,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农民依然过着贫穷的生活,遇到灾荒,流离失所,冻饿而死于路途中是常有之事。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
3.基本要求:
(1)10分钟内完成试讲。
(2)了解近代社会变迁的原因。
(3)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答辩题目
1.社会生活变迁与政治、经济发展有何关系?
2.小组讨论式课堂教学应注意哪些原则?
2 问答题 0分
高中历史《短暂的春天》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湖南省长沙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短暂的春天
2.内容: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较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
那时,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特别是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这些因素使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
1912-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讲清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民族资本”“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分别指的是什么?
2.历史课外教学的组织方式有哪几种?
3 问答题 0分
高中历史《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安徽省合肥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2.内容:
征收赋税是古代国家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的主要手段。事实上,古代帝国的富强和繁荣是以农耕者的艰辛劳动为基础的。
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说,秦始皇时代,曾经征收“泰半之赋”,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古代中国赋税的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杂税以及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地方政府也往往巧立名目,层层摊派,搜刮民财。“征发无度”“无有定准”的赋税征收,使得农民承受着沉重的负担。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农户除了向专制王朝缴纳赋税外,还承受着沉重的徭役负担。徭役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
劳动者服事徭役,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这些工程包括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国防工程、城市建设工程等公共工程,也包括为满足统治者奢侈消费需要而组织的宫室工程、陵墓工程等。秦王朝修建的阿房宫和秦始皇陵,调用工役多至70万人。服役者劳动强度极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朝廷的督责又非常严厉,因此劳役人员的死亡率很高。秦代修筑长城的劳役人员中,死亡率高达三分之二;隋代营建东都洛阳的工程中,劳役人员死亡率也高达百分之四五十。历代各种繁重的杂役,常常令农民无法忍受。
沉重的赋税往往使农民破产失去土地;过度征发的徭役,又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这都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有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置。
(3)围绕沉重的赋税至少设置两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4)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请列举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实行过的赋税制度(至少三个)。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应遵循哪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