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0分

小学语文《爬天都峰》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天都峰的图片,教师对天都峰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

小学语文《爬天都峰》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天都峰的图片,教师对天都峰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由此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字音,自学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练习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师对较难的词语如犹豫、奋力、居然、汲取等进行讲解。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研读
具体赏析文中语句:
1.学习第二自然段,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2.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划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出示对话:“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互相怀疑了吗?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3.学习课文六、七自然段,提问:“我”是怎么爬天都峰的?划出与动作相关的词语。(“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4.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5.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拓展提高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中不同人物的语气,也可以加上表演。
(五)课后练习
在课下也把一件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最终克服困难的事情写下来,下节课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1.你是如何分析文本的,说说你的思路。
2.请说一说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 问答题 0分
小学语文《姓氏歌》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名字的由来。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姓氏歌,了解更多的姓氏。
3.板书课题:姓氏歌,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姓”是后鼻音,“氏”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与“低”加以区分。
(二)整体感知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深入研读
1.朗读并学习第一节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李”,指名学生认读,注意正音。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出示词语卡片“张”,强调“张”是翘舌音,交流识字方法:弓加长,张。
(3)指名学生朗读第五句,出示词语卡片“古”“吴”“双”,指名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2.再读第一小节,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将这一小节中出现的姓氏用笔圈出来,和同位交流。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汇报出现的姓氏,教师板书:李、张、胡、吴、徐、许。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重点区别“胡”和“吴”、“徐”和“许”。
师质疑: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组姓氏读音很接近,当别人没有听清是姓“胡”还是姓“吴”,是姓“徐”还是姓“许”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小结: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合来加以区分。
学生再次朗读:“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3.游戏巩固。
(1)问答游戏:介绍自己的姓氏。你姓什么?我姓方,什么方,方向的方。
(2)摘苹果送朋友:将六个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黑板摘苹果,苹果反面写的是什么姓氏,读出来,送给班级姓该姓氏的同学。
4.练习熟读并背诵。
(1)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一小节。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位一问一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四)拓展延伸
学生学习了第一小节后已经知道了中国姓氏的多样,其实中国姓氏的历史也是很悠久的,老师展示《百家姓》,介绍其历史知识,这本书成文于北宋初期,原收录了411个,后来增补到568个,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
(五)小结作业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姓氏,区分了它们的字形字音,感受到中华姓氏的魅力。
作业:课下请同学们继续了解自己的家人还有哪些姓氏,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
【板书设计】



1.本堂课也是识字写字课,请你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生字正确运用?
2.课堂教学中怎样突出重点目标?
2 问答题 0分
小学语文《爬天都峰》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天都峰的图片,教师对天都峰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由此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字音,自学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练习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师对较难的词语如犹豫、奋力、居然、汲取等进行讲解。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研读
具体赏析文中语句:
1.学习第二自然段,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2.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划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出示对话:“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互相怀疑了吗?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3.学习课文六、七自然段,提问:“我”是怎么爬天都峰的?划出与动作相关的词语。(“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4.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5.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拓展提高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中不同人物的语气,也可以加上表演。
(五)课后练习
在课下也把一件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最终克服困难的事情写下来,下节课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1.你是如何分析文本的,说说你的思路。
2.请说一说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3 问答题 0分
小学语文《小兔运南瓜》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小白兔儿歌导入:“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小兔爱吃南瓜,但是遇到了问题,该怎么办呢?
(二)揭示主题
1.观察书中图片,看看图片里都有什么,它们在做什么?
2.你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图片一和图片三的内容吗?
(三)要点指导
1.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2.表达流畅,描述清晰。
3.对话中注意礼貌用语。
(四)情境模拟
1.图片二应该是小兔运南瓜的过程,小兔是怎么运南瓜的呢?你知道吗?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好好想想,然后把自己想到的方法说出来。
学生发言,明确方法:
(1)请朋友们帮忙,一起抬回家。
(2)把南瓜竖起来,推着回家。
(3)给南瓜安装轮子,运回家。
(4)抱着南瓜,艰难地行走。
(5)在南瓜上绑上绳子,拉着回家。
(6)平推南瓜回家。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让学生提出多种运南瓜的方法。
2.讨论辩论,选择最爱
讨论主题: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厉害!那么,你认为哪种运南瓜的办法好,为什么?
辩论形式:教师充当主持人,学生按同一观点的坐在一块儿,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点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主张。
3.出示图三,引导表达
(1)兔妈妈从房子里走出来,看见了南瓜和小兔,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问:“你是怎样把南瓜运回来的?
(2)你觉得兔妈妈听到小兔运南瓜的方法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五)评价指导,体验拓展
只要能说清理由都应加以肯定,同学互评,教师点评。
持同一意见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合作,将第二幅图画好,并给每幅图编一个小故事。
【板书设计】



1.请你谈谈在小学语文课的讲授中应该注意什么?
2.在小学语言课上的活动组织应注意什么?